小学语文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时间:2025-05-16
时间:2025-05-16
小学语文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2《iu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要点。
2、会写“鸿”字,理解“泰山”“鸿毛”等词的词义。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领悟引名言、巧对比、举事例等论证方法并运用。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课前完全可让学生按要求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提出一些质疑。但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所以要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初步掌握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懂得找出中心论点,并能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文中概括出引名言、巧对比、举事例等论证方法。
难点:领悟引名言、巧对比、举事例等论证方法并运用。
关键:以文为本,以生为本,在读文中领悟,在迁移中运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观看视频,明确本文文体。
1、开门见山,谈话入题。
2、观看视频,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3、交流明确本文文体——议论文、演讲辞。这是毛主席的一次演讲。一九四四年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发表了作了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
活动2【讲授】(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要点。
1、议论文一般都会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来写,你知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吗?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
小学语文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2《iu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2、议论文、演讲辞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在议论文中,这些重点、要点被称作:论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活动3【讲授】(三)直奔重点,感悟论证方法。
1、过渡:有什么妙招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小妙招。
2、学生自主读文后交流:
预设:
(1)引名言。
①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板书:引名言)
②随文学习“鸿”字,交流主席引用名言论证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
④拓展朗读:配乐吟诵课外的有关生死的名言。
(2)巧对比。
①课件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②学生读,引导关注标点——“;”和句子中的两个“死”含义的不同
③这个分号表示前面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是并列的。你们看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吗?
④指导感情朗读,总结方法。(板书:巧对比)
(3)举事例。
①除了这两个小妙招外,主席还用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课件出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③张思德何许人也?毛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补充介绍张思德事迹。
④小结妙招。(板书:举事例)
【设计意图】对课文深入地探究、总结,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抓住“标点”和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拓展,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理解了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又能在此过程中习得一些论证方法,为今后议论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4【练习】(四)学以致用,论证自己观点。
1、过渡:你也能像主席这样,用上引名言、巧对比、举例子的妙招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吗?挑战一下吧!
2、课件出示:(参考论点)学生进行练笔
3、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学文悟法之后,设计这样有针对性的练笔,一方面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范文的引导下,学生能言之有物,言而有序,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2《iu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活动5【活动】(五)总结全课,归纳学习收获。
1、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结:如果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都有一点提高,那就是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论证自己观点的三大妙招。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用一只眼睛看内容,一直眼睛盯写作方法,你就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又为今后的学习作了铺垫。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范文的引导下,学生能言之有物,言而有序,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
活动6【作业】(六)作业拓展,加强积累感悟。
推荐课后观看电影《张思德》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更突出与文本的联系性、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
上一篇:太阳公司前缘送纸机
下一篇: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合格的原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