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3学案05第2章第3节(3)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D.脂肪层、立毛肌、毛细血管、汗腺和温度感受器、甲状腺素
解析:脂肪层可保温,立毛肌、毛细血管、汗腺作相应的调整可以减少散热和增加散热,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体温调节中枢控制骨胳肌收缩或产生由甲状腺素等激素增加产热。答案为:D。
7、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机理。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了。答案为:C。 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答案 :C。 9、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解析:考查K排出特点,K的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只饮水不进食的人,K的排出量少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必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无机盐的含量过多则要排出,不足则需要吸收。答案 :C。 10、可以使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 A.高血糖 C.血钾含量降低
B.血糖过高 D.血钠含量升高
+
+
+
+
+
+
+
解析: 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排出了大量水分。答案 :B。 11、关于候鸟迁徙行为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是先天性行为,所以与激素调节无关 B、因为是运动器官的活动,所以只与神经调节有关 C、因为是动物本能,所以只是神经调节下的反射
D、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行为与调节的关系。动物行为的产生,不仅与激素调节有关,而且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动物行为也要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协同作用。答案 :D。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项指标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包括温度、pH、血糖、水和无机盐。答案:D。
13、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起促进作用的是( ) A.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浓度升高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激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在调节水的平衡过程中的作用。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渗透压升高时,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吸收,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于正常。这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间接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的作用是保Na、保水、排K;即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Na和分泌K的同时,间接地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而渗透压升
用心 爱心 专心
+
+
+
+
下一篇:十月份班主任工作总结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