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2)

时间:2025-07-12

听讲式的教学观念,逐渐适应《新纲要》所提出的整合教育观的教学思想。另外,幼儿在听音乐时,大脑中会不断浮现与音乐有关的物体形象,产生联想。可见,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刺激了大脑活动。

四、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方法应求生动、新颖。例如:教《春天来了》一歌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小草,然后随着唱“春天来,春天来”,然后用彩色粉笔画出五颜六色的花朵,嘴里唱着“花儿朵朵开,红花开”。这些看似简单的画面不但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让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在学习歌曲《种瓜》时,我先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该植物的生长情况,帮助幼儿了解了该歌曲的内容,在唱第一遍的时候我用手比划每一个动作,同时把歌词中“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的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经过几次的练习后幼儿也不约而同的唱起了这首歌,正当幼儿兴奋的时候我把准备好的瓜抱了出来,我还装成很沉,像是抱不动一样,这时幼儿的目光全转到了我身上,他们注视着我手的动作哈哈大笑起来,同时嘴里又响起了“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这次真实的表演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孩子不仅高兴,还在快乐的歌声中学到了知识。

对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两只老虎”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情趣。为此,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欢快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有趣的歌声》,让孩子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的姿势,使他们有兴趣的跟着音乐节奏做游戏。引导幼儿准确地随音乐的变化做游戏,让他们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幼儿在听、唱、玩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是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音乐教材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歌词上还表现在旋律上,两者的结合对音乐的趣味性来说更是锦上添花。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兔跳的特点;这首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生动有趣,孩子易学、易记。还有一些歌曲如:《拔萝卜》《小兔乖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反复吟唱,非常适合幼儿的口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求知欲的发展,可选谜语歌曲,幼儿边唱边猜想,增添了情趣,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孩子在唱歌中还扮演不同的角色。还有如歌曲《对不起没关系》,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歌曲的内涵,懂得小朋友之间遇事要互相体谅,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五、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

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