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5-05-16

2012年7月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 《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通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从而使游戏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育家是( )。B.欧文

2.在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 B.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3. 17世纪时,尝试制作帮助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把玩具变成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的是( )。 B.洛克

4.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是( )。 A.平行游戏

5.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 )。 B.福禄贝尔的“恩物”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6.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

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7.教师应该从幼儿哪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参考答案:

表情;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以上五点各2分)

8.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必须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参考答案:

(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以上五点各2分)

9.如何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参考答案: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通过以扮演特定角色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20分) 10.从认知发展的维度,具体论述幼儿象征性游戏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象征性游戏主要出现在幼儿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摆脱当时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象征性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它能够重现幼儿的生活情景,让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并能够呈现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情绪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1)情景转变

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一般地讲,情景转变可作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它也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得以进行的前提。情景转变在1-1.5岁的婴儿期最早出现。到幼儿阶段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反映出此时幼儿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经验知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 (2)以物代物

以物代物是指用一种物体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在2-3岁之间幼儿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但此时幼儿的以物代物对具体情境的依赖性太强。到幼儿阶段,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活动处于稳定的频发状态,幼儿开始使用不定型的游戏材料来代替他物,并且能够用一种材料来创造性地代替多种物品。幼儿年龄越大,使用替代物的范围也越大。 幼儿晚期(6-7岁)思维逐渐向抽象性、概括性过渡,对事物的关系、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也进一步发展,在游戏中表现出可脱离实物,完全凭借想象。

2012年7月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