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

时间:2025-07-06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为此,我国要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内部建立和完善创新系统,使之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要采取服务外包集聚区模式和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来促

总 2 4期 3

第 6期

贵州社会科学Guiho ca c e e z u So i lS inc s

Vo . 3, . I2 4 No 6

2O09 6月 年

J n .2 0 09 u e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丰志勇何(. 1南京市社会科学院,苏南京江

骏20 3 ) O 4 3

2 O 1; .海财经大学, l O82上上海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我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为此,国要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内部建立和完善创新系统,之成为生产我使

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要采取服务外包集聚区模式和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新系统;创重点模式

中图分类号: 27 F o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o2 942 0)6 6一o 3 1o—62 (o90一o8 7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源起与

和专业化要求,时将服务外置和提升,以加速适可产业融合的进程,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实 而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有着紧密的联系。

特征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源起。生产性服务 .业是为生产而进行的服务业,为其它商品和服或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农业与制造业同时又服务农业与制造业并实现良性互动。农业与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总量发展、在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聚模式会由单一的大型集 C D( B中央商务区 )式,模向多极化、散化发展,分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扩展成若干个微型 C D,生 B即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2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特征。生产性服务 .生

展的前提和基础,产性服务业则是农业与制造生业提升和高端化的有机补充

。随着农业与制造业部门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们对服务业的需求它也将迅速增加,会把这种需求渗透在现代农业并与先进制造业前期研发、计 (育 )中期管理、设培、

业集聚区是在顺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并借鉴其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提 主要是指: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托交通按依

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后服务、售信息反馈等全过程中。如此良性互动,仅会促使企业内部出不现产业融合,且会在产业链上促使农业、造业而制与服务业间出现融合,还会使区域内的农业、造制业和服务业在一个特定空间上实现产业融合和集群式发展。当然,企业按照市场分工的细化、化深

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依托,以商务楼宇为载体,相关的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将设施合理有效的集中,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新在颖、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有较强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具

作者简介:丰志勇,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何骏,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研究员,济学博士,士生导师,究方向:务经济。经硕研服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