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以哈尔滨
时间:2025-05-12
时间:2025-05-12
第8卷第23期黑龙江科学V3 8 2017 年 12 月HEILONGJIANGSCIENCE December 2017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李文秀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为适应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我院语文教育专业的现状,初步构建了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 模式,重建了 "思维相辅”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712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 -8646(2017)23 -0168 -0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 the integration
of lessons,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competitions+
------taking the Chinese education major of Harbi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Wen-xiu
(Harbi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30,China)
Abstract$In o 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major in our college,a teaching mode of * the integration of lessons,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competitions”was established,the optimal adjustment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liods were made,which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K ey words:Class post docking;Lesson integration;Class competition;Teaching model reform
1“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国家教育部在[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 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
2016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应“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 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 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 提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 作”。
收稿日期=2017-10-15
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在高职语文教育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16-593)
作者简介:李文秀(1973 -),女,硕士,副教授。
168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由师范类中专升格为 高职时,仍然保留了几个师范类专业的招生,语文教育 专业便是其中之一。多年来,语文教育专业作为哈尔 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老牌专业,它的人才培养模式 也在不断地改革、调整与实践,以适应高职教育日益发 展的新要求。根据上述文件中有关职业教育的精神,我们在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从各学科的自 身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 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能够满 足其未来职业岗位的必备需求,探索总结出了 “课岗 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 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2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
教学模式改革的内涵
“课岗对接”是指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衔接,根 据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构建课程内容 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课证融合”又称为双证教学,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 资格书的考取相适应,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理论知 识学 实 的 学 ,学生 过 学
上一篇:国际学术会议主持用稿
下一篇:电子商务法期末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