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研究(4)

时间:2025-04-20

部分地区实行股份制试点的基础上,对这种做法提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进一步论证了在我国实行股份化的四种形式:职工持股、企业相互参股、公开发行股份以及合资。

同时,在早期的时代语境下,还有大量的经济学家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或者股份制改革做政治合法性论证,以廓清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忧虑。蒋一苇(1992)提出要采用多种方式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经济,并对采取职工持股这种方式建立股份制经济做了政治合法性的论证。他认为以职工集体股和职工合作股的方式进行的股份制经济,不是私有经济,而是属于合作经济,这种性质的经济距离社会主义更近,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20世纪80年代,科斯的产权理论传入中国,大批的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唐丰义等(1990)对国有产权转化为私有产权做了研究。他提出国有企业由于没有明晰的产权界限,所以会导致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推行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制度。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以及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这样研究的贡献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心地破除了人们对于混合所有制的恐惧,使社会主义国企改革具有政治合法性;二是探索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指导了当时的改革实践。

1.2.2 对国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研究

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很多经济学家将视角投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发展改革过程,希望从中找了适合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罗红波(2000)基于对西班牙公共企业改革思路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西班牙公共企业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全盘否定公共企业的作用;二是改革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三是重视公众的参与;四是渐进稳妥的改革。袁木(1995)通过对北欧三国国有企业的考察,提出了几点值得我国国企改革中借鉴的经验:一是要到做真正的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政府、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要责权分明;二是要精心挑选高素质、懂管理的企业家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三是对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要给予同等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四是重

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研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