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2)
时间:2025-04-12
时间:2025-04-12
李晓颖等:“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
(区)的规划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陈征[7]分析了目前国内农业园区规划的几种思路和方法,并指出其方法上的局限性结合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构建出具有复合多元互动特点的规划新方法。陈宇[8]在对观光农业园特点论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观光农业园规划的原则和手法。随着旅游的发展,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观光农业进行的研究多了起来。以上这些研究不仅是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
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从策划、规划、设计、建设、经营和管理等都需要一系列的理论来指导。从现有的文献研究来看,除了农业观光园的原则、特点、类型、开发模式研究较多外,对于园区规划系统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多是从某一角度出发,偏重某方面进行探讨。理论建设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不够,规划方法还不完善。其实剖析农业观光园的本质,景观环境、农业旅游和产业发展是3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的研究对于产业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综合三者进行系统研究更少,这显示出了研究内容方面的不足。因此从景观规划角度、农业产业角度和旅游学角度出发综合研究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围绕这三方面所作的景观规划、产业规划和游憩规划构成了农业观光园的三位一体的核心规划。这个核心规划系统初步构建了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这一方法是对常规农业观光园规划方法的拓展和完善。当然上述这三方面并非是农业观光园规划的全部内容,只是抓住了其中关键的内容进行重点研究,而对常规的、共性的部分就不再叙述。
1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内涵1.1概念
目前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出现很多相关的名称,如“观光旅游农业园”、“农业生态休闲园”等。其实就其本质来看,都是农业产业和农业旅游业相结合的园区模式,本文就统一称之为“农业观光园”。在“农业观光园”前又加了“生态”两字,是想突显农业观光园的生态特性。
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定义如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在划定的范围内,以清洁、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前提;以农业资源和乡土文化为基础;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与旅游相结合,融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生产、展示、经营、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活动、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1.2内涵解析
1.2.1生态特性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生态特性反映在将生态思想引入园区的各项建设中,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在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良好的生态农业资源环境基础上;二注重园内和园外区域环境的衔接和共同发展;三园区内功能的组成、空间的布局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四是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景点设施的营建以减少对自然生态过程的破坏为前提;五是区的经营管理和游客的观光行为都贯穿了一定的生态保护意识。
最终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产活动、生态旅游活动三者合为一体,实现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多样性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1.2.2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农业观光园具备一定的生产功能,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重要。除了保留一部分传统农业的生产景观外,还要注重生态农业资源和生态农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1.2.3丰富的游憩活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游憩活动旨在让游客在生态的环境中进行生态旅游,具体活动项目的设置主要结合园区的特色景观和生态产业项目展开,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环境、产业、游憩是生态农业观光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内涵紧紧围绕这3个方面展开。2景观规划2.1景观规划的原则
2.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生态学原理研究农业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促进整个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1.2以农业为核心的规划布局以农业为核心规划布局,结合不同园区的类型,合理布局各个景观分区等,满足生产和观光的不同需求。
2.1.3合理整合景观资源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筛选合适的资源结合生产、旅游观光开发。2.2景观类型规划
无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分区、布局如何,园内的景观类型是基本不变的,景观类型的规划关系着园区整体景观的风貌和品质。
2.2.1自然景观类型规划自然景观包括基地地形、水体和植被景观。规划时要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适当引入各种活动项目,引导观光活动的开发。
例如台湾飞牛休闲牧场内的大片缓坡草地就是利用原有的山坡地形整建而成,造就了飞牛牧场优美
上一篇:教改项目申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