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免费版)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专题一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②内容: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确立(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至清朝)
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
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制度保障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背景
(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
②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危害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Km
一、列强入侵
概况
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①时间:1894-1895年,②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19世纪末
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②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影响
(2)对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破坏
②经济:(3)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思想等方面
2
时间:
二、19世纪军民
的反抗斗争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经过:意义:
鸦片战争时期
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
背景:经过:意义:
-2-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军事
日本侵华史实
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1931年)
三、抗日战争
亡运动
C爱国官兵
局部抗战
原因
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A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B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
D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背景、特点
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C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D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
…… 此处隐藏:678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人际关系的潜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