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语文《孟子》二章教案(7)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8年级下语文《孟子》二章教案
二、双向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1)读准字音。
不为(w€閕)苟得也 为(w€鑙)宫室之美为(w€閕)之
一箪(d n)食 一豆羹(g ng)
蹴(c€┒ ?不屑(xi€瑁?
苟(g u)得 使人之所恶(w€┠跤谒勒?
(2)注意节奏停顿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2.质疑法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解疑,归类积累文言词句。
(1)反义词对比辨析:“欲”与“恶”;“舍生”与“取义”;“不为苟得”“可以辟患”与“何不为”“何不用”;“人皆有”与“贤者能勿丧”;“弗受”与“与之”;“得之则生”与“弗得则死”的意义解释对比,借以分析理解作者的生命价值观与“性善论”。
(2)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分析:“箪”“豆”“羹”与“万钟”之俸、“妻妾”之奉、“宫室”之美,理解作者所选取事例的用意。
(3)动词与其状语间的修饰关系,通过“呼尔而与”“蹴尔而与”“不屑”“不辨礼义”“何加”等体会作者倡导在生与义间应做出的抉择。
(4)通假字:“辟”通“避”,躲避;“乡”通“向”,从前;“与”通“欤”,语气词;“得”通“德”,恩惠、感激。
(5)语气词不容忽视:理解“也”“耳”“焉”“与”“乎”等于严密的论证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还归类积累了哪些不同的文言词句帮助理解课文?展示一下,大家共享。
(6)对偶句、对比句与排比句。
3.学生在充分理解文言实词与句式的基础上,动笔落实课文翻译,要求文从字顺,语意明确,语言连贯。
三、分析引论部分(文章第1自然段)。
1.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1自然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2.讨论并归纳: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四、课堂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下一篇:年轻年轻干部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