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粒度分布中的超细粒组分及其成因(6)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多个剖面的粒度测量表明 ,黄土高原的黄土和古土壤中普遍存在超细粒组分 ,其平均粒径大致 014 μm,在全样中的含量大致 5%~6%。超细粒组分的含量在黄土中低 ,在古土壤中高;并且同一地层自西北至东南增加 ,这些特征都显示超细粒组分的形成与成壤作用强度相关。一般情况下超细粒组分的粒度在黄土中粗 ,在古土壤中细。
6期孙东怀:黄土粒度分布中的超细粒组分及其成因
933
图5 马家塬剖面的超细粒组分及其变化
(a)黄土的粒度组分 (b)古土壤的粒度组分 (c)超细粒度组分的含量和众数粒径 (d)磁化率
Fig.5 Supper2finecomponentsandtheirvariationintheMajiayuansection
分,其中冬季样品的超细粒组分含量418%,众数粒
μm,而夏季的相应数值分别为415%和径为014
μm,与冬季基本相当。在西峰的相同季节降尘014
中,超细粒组分的粒度比环县略大,含量仍然是
416%(图7c和7d)。值得注意的是,黄土高原现代粉尘的超细粒组分的百分含量略低于这一组分在当地古土壤中的含量。
然而,干旱区的降尘有所不同。这里以柴达木盆地北部苏干湖的天然降尘
[7]
有背景粉尘组分和尘暴降尘组分,而不存在小于μm的超细粒组分。1
4 超细粒组分的成因讨论
本文研究给出的几个剖面超细粒组分的变化可以看出,超细粒组分的变化具有以下特征:1)超细粒组分的含量在黄土中较高,在古土壤中较低,这一特征在各剖面上都存在,这一特征与成壤程度在剖面中的变化相一致。2)同一地层中超细粒的含量自黄土高原西北向东南增加,这一特征与成壤程度在黄土高原横向的变化相一致,如:超细粒含量在西峰、北塬头和马家塬剖面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3%,518%和413%。3)现代粉尘中黄土高原季风区的粉尘超细粒普遍存在,但在西部干旱区的非季风区粉尘中不存在,这一特征也与现代地表成壤作用在这两种区域的区别相一致。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黄土高原现代粉尘中超细粒组分的普遍存在,并不是说超细粒组分是在当地的成壤作用中形成的,而
为代表来说明干旱
区降尘的粒度分布。从图8可以看出,这种降尘的粒度分布在超细端不存在独立的组分,只是有含量极小的超细粒物质存在,从分布的曲线特征就可看出,是细粒组分的延伸,而不是独立的组分,因为由细粒向更细变化的过程表现为一个连续平滑减小的过程,而不存在粒度的再次变大,只是在夏季降尘中超细粒端变化的曲线不太平滑,可能是有少量超细粒物质组分的存在所致。所以,在没有成壤作用或成壤作用很少的干旱区,现代粉尘的粒度组分中只
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评阅意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