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时间:2025-05-15
时间:2025-05-1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010年第15期总第269期前沿ForwardpositionNo 152010
SumNo 269
中国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张 健
*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 上海 201701)
[摘 要]建国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基础上,依据增长理论,运用方差分解方法探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特征,导致我国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率的长期差异。贸易活动通过干中学效应、竞争效应、传染效应以及演示和培训效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区域收入差距;方差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8267[2010]15 0083 04
家先后制定了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一、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素质以及历史沿袭的经济基础在不同省份间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这也使得各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及生活水平相差很大。从长期来看,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1978年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国家实行了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富裕地区带动贫困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各异,地区间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区域特征、经济基础、技术实力、市场与信息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不合理,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既体现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也是国家制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所以近二十年来,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形成原因的探索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广泛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促进经济整体快速腾飞,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改革开放后,国
地!、 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但我国地区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似乎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党的十七大中强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可以通过建国以来60年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和比较。
(一)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各省间经济增长差异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就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增长率差异明显,全国实际人均GDP增长率由改革开放前(1952~1978年)的年均4 06%提高到改革开放后(1978~2008年)的年均8 67%。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52~1978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 79%、3 17%和3 62%,从整体来看东部地区各省增长速度最快,其中北京、天津、辽宁、上海的增长速度从全国来看都是最高的,对地区均值的贡献显著。其他两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最低。1978
*[作者简介]张健,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博士。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上升为9 33%、7 66%和7 70%,分别提高了4 54、4 49和4 08个百分点。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东部地区增长速度加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与其他两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差距进一步拉大。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增长率虽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西部地区。
除北京外,各省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在改革开放时期都有显著的提高,其中改革开放前增长率相对较低的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这四个省份,改革开放后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变化最大的安徽省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从改革开放前的1 98%提高到改革开放后的8 09%,提高了308 36%。改革开放后人均GDP增长最快的是浙江,最慢的是青海,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 19%和5 7%。增长率相对较低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但也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沿海地区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中上海(8 22%)和海南(8 17%)这五个沿海省市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内陆省份 内蒙古(9 66%)和河南(8 63%)。
(二)地区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虽然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的离散程度有所降低,各省增长率的标准差从改革开放前的1 44%减少到改革开放后的1 34%,但是地区间收入水平的绝对差距却不断扩大。贵州是建国初期最贫困的省份,人均GDP从1952年的85 20元增加到1978年的173 54元,翻了两番,到了2008年,人均GDP达到1845 76元,是1978年水平的10倍多。但是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比却从1952年的63 37%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40 75%。尽管改革开放后贵州人均GDP水平大幅迅速提高,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却更贫穷了。人均GDP水平最高的上海,
1952年为536 69元,
1978
年上升为2483 98元,2008年达到36501 17元,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99 15%、655 94%和805 88%。与此同时,一部分改革开放前相对落后的省份,人均 …… 此处隐藏:544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基于KPI的绩效管理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