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白粉并鉴定
时间:2025-02-26
时间:2025-02-26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油菜抗白粉病鉴定及相关的 生理生化特性研究A Study on Rape Erysiphe Resistance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s in Disease Course
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作物遗传育种 研 究 生:邵登魁 指导老师:孙万仓(研究员) 指导老师:孙万仓(研究员) 裴建文( 裴建文(教 授)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 油菜抗白粉病鉴定 白粉病对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油菜白粉病病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不同抗感材料PAL活性及组织抗性研究 不同抗感材料PAL活性及组织抗性研究 结论与讨论 致谢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研究的目的通过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筛选出不同类型的抗白粉病的抗源材料, 通过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筛选出不同类型的抗白粉病的抗源材料, 以便应用于生产。 以便应用于生产。 研究田间自然发病条件和实验室接种后发病条件, 研究田间自然发病条件和实验室接种后发病条件,了解油菜白粉病发 病条件。 病条件。 通过比较分析发病材料和保护材料的产量构成因子,研究白粉病对油 通过比较分析发病材料和保护材料的产量构成因子, 菜产量构成的影响。 菜产量构成的影响。 研究病程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物酶 )、过氧 研究病程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 CAT)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 化氢酶 (CAT)和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探索抗氧化酶类 与油菜的白粉病抗性获得之间的关系。 与油菜的白粉病抗性获得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抗感病材料在白粉病发生时苯丙酸解氨酶(PAL)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抗感病材料在白粉病发生时苯丙酸解氨酶(PAL) 活性,以及叶片在白粉菌侵染后的组织病理上的差异, 活性,以及叶片在白粉菌侵染后的组织病理上的差异,以解释油菜抗 白粉病机理和机械抗病性等方面的问题。 白粉病机理和机械抗病性等方面的问题。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研究的意义 油菜白粉病是由十字花科白粉菌
(Erysiphe cruciferarum(Opiz) ( ) Junell)引起的真菌病害。 )引起的真菌病害。 油菜白粉病全生育期 植株各个部 油菜白粉病全生育期,植株各个部 位都发病。危害严重。 位都发病。危害严重。
油菜白粉病寄主范围广,传染快, 油菜白粉病寄主范围广,传染快, 潜在危害性强。 潜在危害性强。 油菜白粉病有逐渐向东向北发展的 趋势。 趋势。 油菜白粉病已经成为潜在的大发生 病害。 病害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油菜抗白粉病鉴定 油菜抗白粉病鉴定试验材料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与分析 小结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试验方法 田间试验随机区组设计, 个重复,条播,每品种两行, 田间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条播,每品种两行
, 间苗白菜型油菜每行余30-35株 甘蓝型油菜20株 间苗白菜型油菜每行余30-35株、甘蓝型油菜20株。田 间观察记录的指标为:白粉病初发病时期,田间温度、 间观察记录的指标为:白粉病初发病时期,田间温度、 光照、相对湿度、发病盛期病害的严重度、反应型、 光照、相对湿度、发病盛期病害的严重度、反应型、蜡 质度等。 质度等。 病情指数=[∑(病级值) 病情指数=[∑(病级值)×(该级发病叶片数) × 该级发病叶片数) 100 %]/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病级值 %]/调查总叶片数 调查总叶片数× 室内试验种子培养皿预发芽,待胚根开始伸长时移苗营 室内试验种子培养皿预发芽, 养钵内,每个钵内留苗5 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养钵内,每个钵内留苗5株,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昼夜 温度10℃~25℃ 试验设3次重复。等到4 温度10℃~25℃。试验设3次重复。等到4-5片真叶苗 龄时( 19日 接种,接种用干粉法, 龄时(4月19日)接种,接种用干粉法,接种菌源为混 合型菌种。白粉病记录标准按病害严重度1 合型菌种。白粉病记录标准按病害严重度1-9级分类法 分类,病情指数计算同上 分类,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油菜感染白粉病后的不同发病情况
近免疫
高抗
慢病性
感病
感病散孢
感病叶枯死状
上部叶感病状
整株感病状
茎杆及角果感病状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试验结果与分析 田间抗病性鉴定统计结果分析 室内抗病性鉴定统计结果分析 鉴定结果聚类分析图2-1 白菜型油菜聚类图 图2-2甘蓝型油菜聚类图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图2-3 实验室品种白粉病抗病性聚类图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表2-4 聚类结果显著性检验
分类 第1类 类 第2类 类 第3类 类 第4类 类 第5类 类 第6类 类
病指均值( ) 病指均值(%) 83 70 41 39 14 0
5%显著水平 显著水平 a a b b c c
1%极显著水平 极显著水平 A AB BC BC CD D
抗感程度 高感 HS 感 S 中感 MS 中抗 MR 高抗 R 免疫 I
介绍油菜白粉病的发生、发展、鉴定等研究内容
小 结 通过田间鉴定,筛选 …… 此处隐藏:506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0907现代教育技术
下一篇:略论传统戏剧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