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结构设计使用心得(7)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版PKPM中底部两层框架的计算有没有改进,其结果是否可用?从建筑图转到PMCAD能否详细说一下,最好能演示一下。
133-1答:PMCAD中砖混结构或底框结构的算法是规范规定的方法,现规范中没有作两层底框的算法,因为两层底框的工程实践较多,PMCAD把一层底框的算法推广到两层,因为超规范,就必须提示用户仅供参考(其实,目前任何声称可算两层底框的程序都是超规范的)。一般来说超规范的实践需另加措施并应有关部门批准。
但是,在现修订的抗震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是允许两层底框结构的。
135-1有一底框上砖混结构(一层底框五层砖混)部分楼面有错层,在建模输入主梁时,按实际情况输入标高,输入次梁楼板时将楼板错层,最后形成PK文件计算底框时发现框架梁上受力很小,显然,上面砖混荷载未传下来,这是为什么?
135-1答:底框结构目前不能考虑错层。
135-2 在结构平面图配筋计算时,相同房间相同边界条件,负筋长度不一样,为什么?
135-2答:请参阅PMCAD用户手册配筋的技术条件
136-1 在PK画图中,用框架顶层柱筋向梁中锚固,而柱通常比梁宽,不易施工,而用梁中筋何柱中锚就易施工,是否有一参数来加以控制。
136-1答:有一参数由用户选择是:梁筋伸入柱或柱筋伸入梁。
136-2 顶层梁,若用结构找坡,可否在绘图时,就予以考虑?
136-2答:结构找坡可输入斜梁或在PK中输入变高截面梁。
140-1 PK交互式中可输连续梁,并单独计算出结果,但在模拟固端时,只能用断面大的柱代替。虽然这样与工程实际更接近,但静力手册中有固端梁的计算,能否以后的约束条件中专门加一个固端。
140-1答:用断面大的柱模拟固端应是满足工程实际计算要求的理想方法。
140-2 约束条件可否增加一种弹性支座,方便大家使用?
140-2答:今年将在SATWE中增加弹性支座计算。
140-3 能否在PM(或其它模块中)加上单块板计算?如内力、配筋、挠度、裂缝等。实际工程中往往只需验算某一块或几块板。
140-3答:以后将在GJ中增加这一功能
143-1 在人工交互输入框架,用PK计算后画图,挑梁部分为何画不出截面?
143-1答:操作有误,程序可以对挑梁部分画出剖面
147-4 框架的轴压比到底是用哪个轴力计算出来的?我们采用程序算出的轴力包络图算,结果轴压比超过
规范规定允许值。
147-4答:轴压比是用抗震作用组合的最大轴力算出的,该值一般比轴力包络图上的轴力最大值小
147-8 板负筋(PM)程序给出的负筋长度按构造要求,均为相邻极跨的1/4,而不是指双向板的短边,而整层算下来同样房间且配筋有时均不一样。且很多地方不满足1/4,而构造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