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池玉河——“众善奉行”思想在和谐企业建设(2)

发布时间:2021-06-08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為淨化日常生活污染必然要求,所謂心行淨,意念才能靜,貪欲才能去除,身心才能安寧坦然,無牽無掛,也才能達到 禪 、 定 。六祖壇經中說: 外不著相為禪,內心不亂為定 ,也就說一個人只有做到于內安寧坦然,於外無牽無掛,這便是 禪 。因此人們念佛修行首先要改變俗世的舊習氣,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踐行七佛通戒偈所講的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才是正道大道。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正如《六祖壇經》雲: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眾善奉行與中國傳統儒道文化

佛教始創印度,是以眾生平等思想反對婆羅門的種性制度。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67年)傳入我國,經過三國兩晉至南北朝的四五百年對佛教的研究逐步活躍,到隋唐時期產生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派,形成中國的佛教文化,與儒、道兩家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對我國哲學、文學藝術和民間風俗的延續與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道家以老莊為代表,提出 天和、人和、心和 及 上善若水 2為核心的和諧文化理論;儒家以孔孟為代表,提出了 仁愛 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和為貴 4等 仁 的思想;佛教在傳入我國後吸取儒道兩家精華使佛教逐步本土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佛教——禪宗。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是其基本的原則,在我國影響非常深刻,成為我國人文風俗和日常行為道德的準則。佛教宣揚 常發菩提心、善付一切 的眾善奉行思想。皆為佛學傳入中國與儒道哲學相碰撞,相容並蓄創造中國佛學——禪宗佛學文化。禪宗佛學在中國後期封建社會中,對眾多文人士大夫、對普通百姓起了一種淡化其憂慮,稀釋苦惱的精神作用, 以至宋元明清時期‘據於儒、依於老、逃于禪’成了並非個別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精神生活模式 5,影響了中國自2

3 《道德經》 《孟子》

4 《論語》

5 寶文堂書店編,《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中國戲劇出版社

- 55 -

9、池玉河——“众善奉行”思想在和谐企业建设(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