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经验(2)
时间:2025-04-28
时间:2025-04-28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试经验
资料不在多,最最重要的是要自己会花时间去看,收集资料本身就占去了复习的一定时间,如果不看那就是白白浪费了收集资料的时间,得不偿失。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适量搜集,学传媒的都知道信息泛滥的危害吧。
关于复试
浙大复试分三部分:英语面试(10分),专业面试(60分)和专业笔试(30分),英语面试会问与专业相关的英语问题,专业主要考得还是知识的积累和热点,多关注热点,另外答题时要有逻辑,充分的说理(和笔试时一样),另外我感觉在浙大老师这边也很希望你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圆其说。英语和专业面试都是抽题回答的,另外老师会根据你的回答再问一下。我抽到的专业题是关于微博微信两者在昆明暴力事件中的传播比较的,英语是:谈谈你认为中国媒体和外国媒体相比的缺点在哪里。
笔试也是实务类型的。笔试的具体的题目材料网上已经有学长分享了,未免大家找不到我再贴一下。
笔试:
时间 1小时题目:对以下飞机灾难新闻等新闻采编注意事项逐条说明理由,可合并其中某些条目,并说明为什么合并
(一)采访
1采访前与采访对象沟通,说明采访意图,征求其同意。
2 采用联合采访方式,减少对遇难者家属的重复情感刺激。
3 尊重采访对象不接受采访的权利,尤其是对失去亲人者的采访,不强行采访或诱骗采访。
4尊重灾难中采访对象不暴露身份的要求。
5当采访对象处于惊恐状态时,放弃直接接触的采访方式(如提问、摄影、摄像),用其他不打扰的方式采访(如观察、访问他人),或放弃采访。
6面对刚失去亲人的采访对象,提问不涉及失去亲人的感受、对亲人的思念等。 7观察采访对象所处的生活状态,不以俯视或冷漠的语气和态度进行采访。
8 观察采访对象的情绪及感情波动,随时调整采访进程和提问方式、内容以及语气,必要时放弃采访,不给采访对象带来第二次心理伤害。
9 不采访刚被救出的身体虚弱的幸存者。不把摄像机或相机对准从地下被营救出来的幸存者的眼睛,闪光灯等强光对幸存者眼睛可能造成伤害。
10 不拍摄采访对象裸露部分身体、衣冠不整的状态。对遇难者遗体不使用特写镜头。 11不干扰采访对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不在深夜采访。
12听从现场救援指挥,不越警戒线,不影响援救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
13 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事件,先救人,后采访。
14现场连线采访除了遵守以上规范,还需考虑以下情况:
15 依据公共利益影响程度以及新闻价值,判断有无现场连线报道的必要。若只是为了追求现场效果,应放弃现场连线报道。
16 基于人文关怀,不以现场连线报道方式对采访对象进行侵入式采访,如对遇难者家属追问“有什么感觉”等不合适的问题。
17 不连线播出哀伤或痛哭的声音或影像,或当事人神志不清下的行为、言语、裸体影像,以及跳楼逃生等影像。
18现场连线采访过程中突然出现过于血腥、暴力等影像时,立即切换到预录或资料影
下一篇:中考数学之初中代数知识复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