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竺摩法师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竺摩法师 2008年12月27日 佛教在线
这部善生经,在大藏经中有几种译本,向来很少人讲解。所以这经名,大家听来似很生疏,不如心经、金刚经、法华经等因讲的人多,大家已把那些经名听得滚瓜烂熟了。
已故的近代中国佛教巨人太虚大师,首先把这经从中阿含经三十三卷大品中抽出来讲。他讲的意思,认为佛经每部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它的机宜,应将大藏经中不常见闻的经典,都提出来讲说流通。所以他过去在庐山讲孛经,在汉口讲十善业道经与本经,都是本着这个意思而讲解的;同时这几部经,前者注重修明国政,后者则着重人伦道德的善行,都与他提倡“人生佛教”运动极有关系的。 现在我讲这部经,是由几位居士提出来要讲的。他们极服膺太虚大师的学德思想,对於大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认为契理契机,最适合时代潮流。我们要普及教义,普度有情,须走大师宣扬佛教的新路线,才富时代精神与意义。
一、倡导人生佛教的意音与效用
佛陀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创教说法,无非为了要度众生,所以佛教是为人生而施设的,“人生佛教”这一口号之提出,本来不成问题的,且有关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话,也并非无人说过;不过,很明显很专门来提出“人生佛教”这个现代名词的,自然要算太虚大师创始了。从大师的言论中,揣测大师提倡人生佛教,是有他几个意义的:
1、佛教是人生的非人死的──近世有许多学者及一般人,因为未读佛经,不懂佛理,都误会佛教是与人生无关系的,以为人死了才用得到佛教,所以误认僧尼的专职,是替死人念经,超度死人的。其实佛教固有念经度亡之法,但亦有修善延生之法,可惜未为一般人所知所解。佛教原有延生增福与度亡往生两大法门,延生法门寄托於药师佛,度亡法门寄托於弥陀佛。大师昔年讲药师经,曾提倡药师法门,消除灾难,延龄增福,要人知道佛教亦极注重现实的福利,即为补救偏重於弥陀法门之度亡往生。以中国佛教自宋明以来,净土宗极为旺盛普遍,人人皆知有阿弥陀佛,人人皆知念阿弥陀佛可以死后往生,其他注重现实的福利的法门,反而隐而不彰,於是人生的佛教就成为人死度亡的佛教,僧尼就成为送死人的专司,也养成普遍一般人死后才延请僧尼的习惯。同时有些要学佛的人,也说要到年老才来学,无形中失却人生佛教的气息。大师为补偏救弊,出来提倡人生佛教,多讲解有关人生佛教的经书,这是大师为弘法利生而流露的悲愿。 清朝玉琳国师,读大藏经见有药师经,载药师如来发的十二大愿,都与现实人生有利的,且“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男女得男女,求官位得官位”,都是深投众生的欲望,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於是他把药师经从大藏经中抽出来单印流通,并说出“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的话,来鼓励大家注重人生的佛教。
2、佛教是伦理的非乖伦常的──有许多人未听佛经,对於佛教未有认识,只从外表看僧尼舍俗出家,辞亲学道,就认为佛教是有乖伦常的,或不合伦理的。其实佛教那是如此的呢?僧尼的舍俗出家,辞亲修道,正为了是要向父母尽其大孝,报其大恩,所以在大报恩经中,佛陀自述很多累世孝亲报恩的故事。父母恩重难报经,则说尽难报母亲十月怀胎,三年哺乳的深恩。四十二章经有“堂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