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21)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译文: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译文: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译文: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 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译文: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护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辅助者呢?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译文: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文: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 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译文: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译文: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就决不吃。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公使阳处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译文: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经在船上了。
上一篇:汇联黄金入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