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和血清学标记物对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p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 01 3年 2月第 1 5卷第 2期
C h i n J Ge r i a t rH e a r l B r a i nVe s s e l Di s, F e b 2 ( ) 1 3, V o l 1 5, N o . 2
.
综述 .
6 4层螺旋 C T和血清学标记物对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何燕,杨文慧,魏云鸿,杨莉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 6;基质金属蛋白酶 9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冠心病也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形
态,可以显示血管的细微解剖结构,评价冠状动脉重构类型,
但其难以对斑块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如何能使用无创手段代替有创检查,早期鉴别和预测检出不稳定斑块,是目前临床上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2 6 4层螺旋 C T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
成,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严重阻塞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 S )的主要机制。大量研究表明, 6 O ~7 O 的 AC S是由于斑块破裂引起, 2 5 ~
近年来,多层螺旋 C T用于 C AG,以其较高质量的三维影像、极小的创伤和并发症,普遍地用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6 4层螺旋 C 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尤其是排除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荟萃分析 4 3个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 6 4层螺旋 C T诊断冠心病其敏感性为 9 1 ( 9 5 C I: 8 8 ~9 5 ),特异性为 8 6 ( 9 5 C I: 8 1 ~
4 4 的 AC S是由于斑块表面糜烂引起 _ 1]。斑块的危险性更多的在于其稳定性,而不是造成管腔的狭窄。可见,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临床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和意义。 1不稳定斑块的特点与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按其是否容易发生破裂分为
稳定斑
9 2 )[ 3 1。各个单中心报道的 6 4层螺旋 C T诊断价值不同。李颖等研究与 C A G比较, 6 4层螺旋 C 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 9 5 . 4 5 和 9 6 . 1 5 。孙
块和不稳定斑块。斑块的稳定性取决于 3个因素:脂质核、 纤维帽厚度及完整性、纤维帽内的炎性反应。“稳定斑块”常为同心性斑块,其纤维帽较厚,脂质坏死核心小或无,平滑肌细胞多而炎性细胞较少,这种斑块中的胶原成分通常>7 O ,强度大而不易破裂。“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是
吴等采用 C AG对 6 O例患者进行 6 4层螺旋 C 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评价研究,分析了 7 9 7个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发现 6 4层螺旋 C 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高达 9 6、 9 8 、 9 3 和 9 9,但是,对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1 0 0分的节段,其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降低,分别为 6 3和 8 1,说明严重钙化对 6 4层螺旋 C 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严重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罹患冠状动脉疾病可能性不高的人群, 6 4层螺旋 C T检查效果最好。
指有血栓形成倾向或由于斑块纤维帽不稳定而引发斑块破裂,导致 AC S事件发生的斑块。易损斑块的病理特征已明确,多为大的脂质核心,伴有大量巨噬细胞,内无胶原纤维, 斑块帽薄(<6 5 p m)且平滑肌细胞数少,炎性细胞浸润易使纤维帽损伤破裂]。因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主要在于其组成和有无炎性反应而不在于其大小。 近几年,国外的学者提出了“易损血液” (易形成动脉血栓)、“易损心肌” (易形成致命心律失常)学说,进一步丰富了 AC S的发病理论,而“易损患者”是指以易损血液及易损心肌为基础,易发生 A C S的患者。根据易损斑块、易损血液、 易损心肌,及时发现易损患者并采取系统和局部治疗,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易损斑块是易损患者的根
本,所以识别易损患者首要识别易损斑块。长期以来, 冠状动脉造影( c AG )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和金标准,但 C A G仅提供被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廓,因 此,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正确判断斑块的性质。尽管经血管内 超声是检测斑块特征的金标准,其不仅能够提供血管腔的形态,而且能够显示血管壁及斑块的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状D O1: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9— 0 1 2 6 . 2 0 1 3 . 0 2 . 0 3 1
C T不但能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能在一定程度显示斑块的特性。螺旋 C T通过 C T值反映斑块密度间的差异,可确认脂肪、水、纤维成分,所以根据 C T值可以在性质方面对斑块进行分型,从而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预
测。Ko p p等研究证实, C T值和经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成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经血管内超声证实,软斑块对应的 C T
值为( 2 8±6 ) HU,而纤维斑块对应的 C T值为( 8 3±1 7 ) Hu。L e b e r等通过冠状动脉标本内注人造影剂,进行 6 4层螺
旋C T扫描,并与病理对照,得出软斑块和纤维斑块的 C T值分别为 ( 4 7±9 ) Hu和 ( 1 0 4±2 8 ) Hu。肖喜刚等]研究应用
6 4层螺旋 C T检测体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病例学对照,探讨 MD C T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能力,结
果显示, 6 4层螺旋 C T测量软板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的平均值分别为 ( 5 1±1 3 ) Hu、 ( 1 1 0 4 - 1 9 ) Hu和 ( 4 3 5±8 7 ) HU。2 0 1 1年最新发表的“心脏冠状动脉多层 C T临床应用
基金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2 0 1 0 Z C1 9 9 ) 作者单位: 6 5 0 0 5 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干疗科/老年医学科通讯作者:杨莉, E— ma i l: y 1 6 1 9¨4@1 2 6 . c o m
专家共识”中指出:经多项研究数据证实,多层螺旋 C T对于探测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 (脂质斑块和纤维斑块统称非钙化
上一篇:最新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发言稿
下一篇:运维SOP编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