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2)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管理,各种相关因素在调度与决策中都有一定的意义,而这些数据信息都是分布在水利工程沿线,具备空间分布的属性,由于不同类型信息往往在各自不同的子系统中,信息查询往往是以子系统为单位,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在综合监控与决策调度中,各类信息相互独立,很难直接进行综合分析,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水利信息化的信息瓶颈。
采用GIS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 GIS可以将不同的子系统中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归类,不同的信息资源归类为不同的数据源层,统一管理;单数据源层信息独立,同时根据空间相关性,多数据源层可以进行信息综合分析,得出我们所需的结果。采用GIS作为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如下优势:
(1) 综合平台中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
信息分类管理,相互独立。
(2) 融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根据空
间相关性可进行统一的查询,分析等处理。
(3) 支持水利工程沿线的人文,地理等
GIS常规数据融合。
(4) 可对不同数据源层进行综合信息
提取、分析与统计,得到需要的结果。
(5) 统一的数据查询、分析,统计平台,
图形化的操作,方便直观。
(6) 针对综合信息的空间分析功能能
够为综合决策提供辅助参考信息。
水利部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水利信息化系统应该建立在GIS平台上,该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GIS技术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GIS在水利信息化中的优势。
3 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GIS技术,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将多种
数据源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将安全监控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水质监控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无缝集成,实现数据共享。 (2) 建立统一的设备监控平台。为各种
监控设备建立统一的通讯接口和操作指令,提供统一的设备监控平台。 (3) 建立融合地理环境和各类人文信息
的数字集成平台。将用户需要的各类相关信息构建成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形成综合信息圈, 进行可视化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4) 能最大限度的提供智能辅助决策支
持。水资源管理本身是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人文特点制订不同的调度方案,建立和真实环境相应的虚拟场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模型推演,帮助用户做到决策的最优化。
3.1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多系统,多源数据的共享和展示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是比较复杂的,牵涉的管理面非常多,包括各种建筑设施的工程安全监测,闸门控制,水情测站管理,各部门的设备管理,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各类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这就导致了需要纳入管理的子系统和数据源比较多,且分散性强,需要在管理系统中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格式,将多源数据糅合起来,形成多源数据的共享交互和同步展示。 通过GIS的应用,可以将以上各种类型的数据源都以GIS数据格式建立统一标准,利用GIS数据格式的多样化和扩展性建立各类数据源的虚拟定义,然后为各类数据源定义相对应的GIS图层, 通过GIS多图层的协同工作来实现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