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学散步》的观点看篆刻艺术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美学散步》的读后感,高二寒假作业
用《美学散步》的观点看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同许多传统艺术相同,篆刻诞生初期并不是以欣赏和娱乐为目的,而是出于一种实用的需要。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从五帝时期开始就有了书契,三王时期慢慢地出现了矫诈之事,从那时开始有了印章,以防小人造假。这样一种实用的防伪方法为何能成为一种艺术,一种美的体现呢?
艺术大师丰子恺曾说过,篆刻艺术是“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所以“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小小的一枚印章却承载了治印大师的仔细设计、精心雕刻,成败就在于毫发一样细微的空间之中,然而章面的布局却疏密有致,印章文字的处理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显得非常严谨,有的则较为松散;有的古朴苍茫,有的奇逸多姿,方寸之地却能变化出千万般模样。在明清时期,篆刻艺术渐渐发展成熟,与书法、国画并称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三朵奇葩。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大师与刻章师傅刻出来的章完全是两种味道,原因就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而后者是“描”的,不计较章法篆法。刻章并不全是刀上功夫,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功夫都不在刀上,而在于笔头上。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单单通过文字的书写便能体现出人的喜怒哀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文字是象形字。宗白华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引述了唐代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的一段话:“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先生对此点评道:他(张旭)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同时反映出或暗示着自然界的各种形象。或借着这些形象的概括来暗示着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情感。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从这小小的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旭草书的魅力,更能体会到中国文字的美妙。“章从字出,字从章出”,博大
上一篇:学会沟通教学设计
下一篇:前哨淋巴结最新研究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