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8)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六是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从县域经济的竞争基础来看,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我国入世后,县域经济已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区域间争夺资源、争夺市场、争夺效益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通过自身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域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搞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三、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茶陵古有“农勤于耕,士勤于学”之说,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农业经济占据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建国以来至今,我县的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五十年代的农业调整恢复阶段,二是六七十年代农业支持工业发展阶段,三是八十年代农业全面改革发展阶段,四是九十年代工业与农业共同发展阶段,五是目前以工业发展为主带动农业、第三产业发展阶段。纵观上述各个阶段,茶陵经济发展紧随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整个脉络。近两年来,我县立足执政为民,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施办电兴工、拓城兴旅两大战略,突出财源建设、深化改革、结构调整三个重点的思路,围绕促进“三化”进程,致力于创新思想观念、深化各项改革、促进工业发展、搞活民营经济、增强农民收入、加快县城建设,全县人民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局面。2004年,全县GDP为30.56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94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2亿元,农民可支配性收入为277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为6000元。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仍存在不足与差距:一是经济总量不大。2003年,我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55亿元、在湖南省89个县(市)中排名第49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14元、排名52位;财政总收入1.3亿元、排名49位;人均财政总收入231元,排名42位。在全国第四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评价中,茶陵在全国参评的2012个县(市)中排名858位,竞争力为E级,中等水平。二是经济结构不优。在国内生产总值中,2004 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7.5:32.3:30.2,农业经济特征很明显。从区域分布来说,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已达12.9:48.5:38.6,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7.7:46.6:35.7;而我县三次产业的结构与全省19.1:38.7:42.2、全市13.2:49:37.8相比差距很大。可以说,我县还没有跨入工业化的门槛。全县总人口57万,其中的非农业人口7.6万,城市化率仅为13.3%,低于全省7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具体表现为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工业仍然是以资源为主,能耗高、污染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仍处在原始积累阶段,依托自身投入发展的大型企业不多;经济的外向度低,出口创汇能力很弱。四是农业产业效益不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