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第一节(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广西导游考试基础知识章节复习
(包括思想和行为)。民俗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事象,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的社会生活联系极为密切。民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二)类型及内容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民俗,也称风俗习惯或风俗民情。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民俗现象按照内容可分为四大类:
1.物质民俗
也称经济民俗,它包括生产民俗(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业民俗和手工业民俗等)、消费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和居住民俗等)和流通民俗(市商民俗、交通运输民俗和通讯民俗等)。
2.社会民俗
包括家族、亲族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社会经济政治组织民俗,个人人生仪礼习俗(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等),岁时节日民俗。
3.口承语言民俗
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族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民间小戏等。
4.精神民俗
包括俗信民俗(含民间宗教信仰、巫术迷信和礼俗禁忌等)、民间艺术民俗(含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和民间舞蹈等)和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含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和民间杂艺等)。
(三)民俗的主要特性
民俗作为文化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现象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社会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大体具有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相对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规范性和服务性五大特性,以区别于其他文化现象。尤其在“民”和“习”这两个字上,将它跟其他社会文化事象区别开来。所以,我们可以通俗地说,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的简称,也就是民间生活文化。
(四)功能作用
民俗事象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是为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传播、继承的,同样它也要为产生它的母体发挥相应的“反哺”作用。各种民俗事象的性质、结构不一样,其社会功能也不一样。同一个民俗事象,由于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历史阶段不同,其功能也会起一定变化。但总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