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民族民俗-第一节(4)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广西导游考试基础知识章节复习
约在原始社会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已经识读的甲骨文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藏族文字创立于7世纪,蒙文、傣文也已有七八百年历史了。朝鲜文、满文创立于15—16世纪。其他文字要再晚一些。中国各民族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或全国或地方或民族的数量不等的文献资料。由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变革,有些文字经过不断改革留传到今天,有些文字已经不再使用了。根据统计,中国各民族,当代和古代共使用或使用过的文字约60种,其中已经不再使用的历史文字近20种。1949年以前,我国56个民族只有22个民族使用着24种文字,很多民族没有文字,或使用其他民族的文字。1949年以后,政府根据各民族有使用和改革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规定,帮助11个少数民族创制了15种拉丁字母拼音新文字,于是有27个民族使用着39种文字。我们可以将中国各民族使用和用过的文字分为两大类:非拼音文字,可分为图画象形文字、汉字及其变体、音节文字(如老彝文个分支。拼音文字可分为6个字母体系,即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如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hu)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字母体系、拉丁文字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六)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1949年l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真正的主人。根据各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地实行了民主改革。党和政府的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政策的执行,为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空前团结提供了根本的保证。随着内地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我国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跟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迅速缩小;边疆地区的发展和巩固,又为广大内地的发展起了推动和保证作用,从而形成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民族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
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所以民族工作的方针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民俗
(一)概念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