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核心问题(2)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可以及时链接学生平时的阅读,从相关故事背景入手去展开教学设计。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智慧单元,有篇课文是《田忌赛马》,学生在讨论了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这一核心问题后已经对孙膑心生佩服。教师再介绍当时的情景:战国时期,群雄纷争。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徒弟,因受庞涓嫉妒、陷害,孙膑被剜去膝盖骨。他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继续用自己的智慧为齐国服务。魏惠王二十八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国采用孙膑的策略,直趋魏国大梁,魏国旋即退兵。孙膑诱使庞涓追击,庞涓中伏大败。孙膑不仅用智谋帮助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成功地帮助齐国救了韩国,报了自己的失膝之恨。这样的智谋的确令人折服!学生听了这段历史故事,再读课文,更加津津有味。无独有偶,后来又学到一篇课文《和氏献璧》,当学生知道这个故事也发生在战国就特别感兴趣。于是,教师相机提出了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卞和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读、勾画、交流、质疑,课堂生成的内容丰富多彩。
又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天地》中有副对联是苏轼写的,“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柳,柳丝常伴钓丝悬”,此联文义比较难,直接进入教学,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对联,因此我决定先让他们熟悉苏轼其人其事。我以苏轼另外一副对联的创作故事引入课堂教学。苏轼曾作“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联,后又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为什么苏轼要在后一副对联中增加‘发奋’和‘立志’?这样的修改让你对苏轼有了怎样的了解?”当学生读懂了苏轼是一个有志青年后,对他心生佩服。此时,教师再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对联。“通过这副对联,你又对苏轼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当学生们猜兴正浓时,教师再相机补充苏轼和弟子黄庭坚的趣事:“作为师徒,二人经常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一日,师徒在一棵松树下下棋,正杀得难解难分,一个松子落下将棋子砸飞,二人措手不及。苏轼没有气急,而是捡起棋子继续。二人下完棋后,正待离开,一个松子又落下砸中苏轼。于是苏轼转身给黄庭坚出了一道考题,考题就是课文中这副对联的上联。你们猜黄庭坚怎么回答?”在学生想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对对联
下一篇:个人收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