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印经济比较(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后者为需求方面的因素。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而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际工资的提高;二是就业人数的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特征是农业落后与农业人口的比重大,将物质资本投入农业,并不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人力资本的积累也不会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因为农业本身是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农业部门的创新机会要比工业部门更加缺乏。所以,现代化的道路必然是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有三个途径,分别是教育、研发和在实践中学习。
中国在基础教育方面明显好于印度。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健康与基础教育排名第55位,而印度是第93位。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是95%;印度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1年(2000年数据)。另外,中国国民识字率在90%以上,印度只有60%左右;中国成人文盲率不到5%,印度则高达3 2%(2003年);中国成年女性受教育比例几乎是印度的两倍。中国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也多于印度。2 0 0 7年,中国从事研发活动的人数为3850万,占全球第1位;直接从事研发的人数为1093万,占全球第2位;研发投入总额占全球第6位。
另外一个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实践中学习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最佳途径,除了付出较小的成本以外,还可以获得丰富的行业生产知识和管理知识。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收入,形成更大的本地购买力。而在实践中学习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是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2.3亿人。资料显示,印度劳动力中仅有不到7%的人被正式的经济体雇用,即印度人所说的“有组织的部门”。这就意味着在印度4.7亿劳动人口中,仅有3500万人拥有稳定的工作。印度这种跳过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发展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增长模式,没有也不可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即使印度软件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其就业人数也只有30多万人。2003年,印度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0%、12%、28%。而同年,中国的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