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思考与模式探索

时间:2025-04-09

关于中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

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思考与模式探索

【摘要】

数学对一个不喜欢数学的人来说,是一个永远突破不了的障碍,但对于一个喜欢数学、并且善于运用数学的人来说,数学是一个简单而且有趣的学科。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看似很复杂,不好解决,但是通过数学建模后,复杂的生活问题就被数学简单化。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有的到大学,一直在学数学,很多人都认为数学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普及“数学建模”,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中学是学习的好时机,本论文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数学建模”的意义、步骤以及其在生活中的模式探索。

【关键词】 数学建模 步骤 模式探索

一、“数学建模”的定义。

“数学模型”是一种模拟,而“数学建模”就是将这种模拟建立起来的过程。广义上来说,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1]。而狭义上讲就是将某一个生活中实际的问题,通过抽象、简化、确定参数和变量、建立函数、求解的一个过程得出结论,然后去求证其正确性,如果正确,则算是达到目标,如果错误,则要重新开始计算。[2]

二、中学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

中学是成长的关键时机,这个时候学习可以说是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开端,可以说中学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1、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良好的积极性。

中学时一个叛逆的时期,大多数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反感,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门课除了对付应试教育,一般来说没什么用,而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恰恰可以让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是可以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提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有的还有大学,数学这门学科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真正的把数学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的少之又少。而在中学这么重要的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就是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使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数学基础打牢,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数学观,增强了其运用数学的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1、分析能力。学生在运用“数学建模”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得分析其内容,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将其翻译成数学语言。

3.2、团队合作能力。一般“数学建模”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大家集思广益、分配明确、合作密切,这种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建立起来了。

3.3、创造能力。“数学建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所有的公式都是靠你提炼出来的信息,自己寻求的解决方法,所以说,“数学建模”是多变的,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你敢想,就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生成,这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不断探寻不同的答案,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4、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以往是“老师——学生”的单一模式,现在是可以是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的模式。这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使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

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思考与模式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