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资料(3)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1混凝法2化学氧化法3电解法4活性炭吸附法
混凝法
混凝法是印染废水处理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两种。常用的混凝剂有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混凝法对去除COD和色度都有较好的效果。
混凝法可设置在生物处理前或生物处理后,有时也作为唯一的处理设施。混凝法设置在
生物处理前时,混凝剂投加量较大,污泥量大,易使处理成本提高,并增大污泥处理与最终处理的难度。
混凝法的COD去除率一般为30%〜60% , BOD5去除率一般为20%〜50%。作为废水的深度处理,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构筑物之后,具有操作运行灵活的优点。当进水浓度较
低,生化运行效果好时,可以不加混凝剂,以节约成本;当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时,可以考虑不设二次沉淀池,让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出水直接进入混凝处理设施。在印染废水处理中,
多数是将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之后。其COD去除率一般为15%〜40%。当原废水污染物
浓度低,仅用混凝法已能达到排放标准时,可考虑只设置混凝法处理设施。
化学氧化法
纺织印染废水的特征之一是带有较深的颜色。主要由残留在废水中的染料所造成。此外,
有些悬浮物,浆料和助剂也能产生颜色。废水脱色就是去除废水中上述显色有机物。印染废
水经生物法或混凝法处理后,随BOD和部分悬浮物的去除,色度也有一定的降低。一般情
况下,生物法的脱色率较低,仅为40%〜50%。混凝法的脱色率稍高,但因染料品种和混
凝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脱色率在50%〜90%之间。因此,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出
水仍有较深的颜色,对排放和回用都很不利。为此,必须进一步进行脱色处理。
常用的脱色处理法有氧化法和吸附法两种。氧化脱色法有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光氧化法三种。化学氧化法一般作为深度处理设施,设置在工艺流程的最后一级。主要的目的是
去除色度,同时也降低部分COD。经化学氧化法处理后,色度可降到50倍以下,COD去
除率较低,一般仅5%〜15%。
氯氧化脱色法:氯作为消毒剂已广泛地应用于给水处理,其作为氧化剂时的功能与消毒有所不同。氯氧化脱色法就是利用存在于废水中的显色有机物比较容易氧化的特性,应用氯
或其化合物作为氧化剂,氧化显色有机物并破坏其结构,达到脱色的目的。常用氯氧化剂有
液氯,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等。其中次氯酸钠价格较高,但投加设备简单,产泥量少。漂白粉价廉,来源广,可就地取材,但产泥多。如采用液氯,沉渣很少,但氯的用量大,余氯多,在一般温度下反应时间也长。而且某些染料氯化后可能产生有毒的物质。氯氧化剂并不是对
所有染料都有脱色效率。对于易氧化的水溶性染料如阳离子染料,偶氮染料和易氧化的不溶
性染料如硫化染料,都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对于不易氧化的水不溶性染料如还原染料,分散
染料和涂料等,脱色效果较差。当废水中含有较多悬浮物和浆料时,该法不仅不能去除此类
物质,反而要消耗大量氧化剂。况且在氧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染料都被破坏,其中大部分
是以氧化态存在于出水中,经过放置,有的还可能恢复原色。所以单独采用此法脱色并不理
想,宜与其他方法联用,可获得较好的脱色效果。
臭氧氧化脱色法:臭氧作为强氧化剂,除了在水消毒中得到应用,在废水脱色及深度处
理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的原因,曾经认为是在分解时生成新生态的原子氧,表现为强氧化剂。目前认为,臭氧分子中的氧原子本身就是强烈亲电子或亲质子的,直接表现为强氧化剂是更主要的原因。染料显色是由其发色基团引起,如:乙烯基,偶氮基,
上一篇:《劝学》《师说》基础测验
下一篇:值班岗位实操考试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