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身痛”证治浅析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伤寒论》关于身痛的记载很多,有太阳身痛,太、少并病身痛,阳明身痛,太阴身痛,厥阴身痛以及霍乱身痛等,据其归属不同可给予不同的治疗。
维普资讯
荫‘ 2 7第 0第期G uon T, 0V. . 羞 0年 2卷 8 o uafC 2 7o0 o 0 m Jrl M— 1 N8 o 0— 2
《伤寒论》身痛”“证治浅析杨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04) 106摘要寒论-关于身痛的记载很多, ) )有太阳身痛,少并病身痛,太、阳明身痛,太阴身痛,阴身痛以及厥
霍乱身痛等,据其归属不同可给予不同的治疗。 关键词 ( (伤寒论》身痛症;;六经辨证中图分类号: 22 2 R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 4 6 5 (0 70— 0 1 0 1 0— 8 2 2 0) 8 0 1— 2
《寒论》伤多处载有“身痛”的条文,身痛”“即一身尽痛,指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为周身不适之候,伤寒六经皆有身痛论述,本文作一简要分析。 1太阳病身痛证治 伤寒论第 3 5条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疼腰痛,节疼骨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为一身之表,风寒外束,阳气不伸,故恶风无汗而一身尽痛,麻黄汤辛温解表,令汗出气血流通,身痛随之而除。又有第 4 6条“阳太病,脉浮紧,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当发此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以然者,所 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殴 麻黄汤病势微减,继则烦闷眩晕,不欲开目,重者有出血,严如鼻出血,表证随之而解, 用麻黄汤辛温达表,又加温覆取汗,引起全身温暖,邪不表以汗解,以衄解,乃如无衄,仍用麻黄汤发汗,出痛解。汗第 5 O条“浮者,脉法当身疼痛,以汗解之,令尺中迟,宜假不可发汗,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此一条与 4 6条证治相同, 为何不可发汗,乃是尺脉迟,明肾阳不足,表精气已虚,荣气不足,发汗则重伤其津。 6若第 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本条为汗后气阴两伤的证治。发汗后,脉沉迟,为汗后营血受损,正所谓夺汗者无血,身疼痛为过汗伤津,卫虚所荣致。以用新加汤益气养血,所和营通脉。新加汤为桂枝汤加重芍药,用不专解肌且有建中之效,人参则有益气生功加
筋惕肉围,此为逆也。'’脉证为太阳伤寒,言中风,仲景每
将两者名词互用,浮紧,风寒表证之脉,脉为发热恶寒为寒邪
束表,正邪相争,身疼痛乃是寒邪阻于经脉所致,不汗出是寒邪外束,卫阳郁闭所致。烦躁因寒邪郁于表,阳气不能宣泄,而为热所致。所以用大青龙汤发汗解热,里双解。郁表
脉微弱,汗出恶风为表虚证,而大青龙汤为辛温重剂,误用大青龙汤,则会导致四肢颤动的不良后果,由此可见仲景先师审病之细,处处为病家考虑的严谨态度。
2太阳少阳并病身痛证治第 1 1伤寒六七日, 5条“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微恶寒实为”恶风,支节烦疼较身痛为轻,为桂枝汤证轻型,呕,下微心支结,较胸胁苦而满、心下痞硬之小柴胡汤证为轻,胡桂柴枝汤取柴胡桂枝各半之量,为和解轻剂。 3阳明病身痛证治第 12条“ 9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有热状,然发狂,出而解者,水不胜谷 如奄汗此
气,与汗并进,紧则愈。”脉初欲食为阳明中风证,骨节疼痛,翕翕如发热状为表证,未用解表剂,忽发猛汗而出与战汗而病解同理,大便自调说明无里证,小便反不利,乃汗出之故也,脉紧为浮紧,为表证可汗脉象,因正气胜邪自然汗出,故不服药骨节疼痛自愈。
4太阴病身痛证治第 24 7
t
津之效。第 9条“ 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当救里,急后身疼痛者,清便自调者,急当救里。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本条为伤寒误下后表里缓”急先后治法。伤寒本当汗法今反用下法,人素体脾胃虚病弱,误下重伤其阳,致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是由于表证未解,在此情况下,虽有表证也不能先解表,因脾阳衰弱,无力驱邪外出,先以四逆汤温阳救里为先,中阳复,应待里气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微阴涩而长者,阳为
欲愈。本条为太阴中风证将要痊愈的脉证。”四肢为诸阳之本也。四肢烦疼,因太阴中风,邪与之相搏的阳热之是风
象,故疼而烦。阴中风证,太脉浮取则微,沉取则涩,但同时出现长脉者,阴证中有阳证,是阴脉中出现阳脉,长则气“
治”表明邪气不盛,,正气渐实,为病情渐趋好转
之兆,故有“愈”论断。欲之
足,以桂枝汤救身疼痛之表证。再若不权衡表里之缓急,不顾里寒之先,先治其表,必致表不除,里证危。第 3 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出恶风者,汗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
5少阴病身痛证治
.
第 3 5条“阴病, 0少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疼痛者,脉沉者,子汤主之。”阴病阳虚寒凝,虚于里,盛于内,附少阳寒 则脉沉:虚不达四末则手足寒,虚不达,阳阳寒湿凝于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