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的中医按摩机器人穴位定位与跟踪系统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基于视觉的中医按摩机器人穴位定位与跟踪系统
国家“863竹资助项目(No.2010AA040201)
计:学位论文66页
表格7个
插图39幅
Ⅺ,
评阅人:
指导教师:釜室堡
学院院长:毯挂壹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2Q12生垒且
原创性声明
的学位论文是拳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
内容外,论文中不舍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泰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动岛姬勃址日期2色2z:占:廛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东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山东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数巫妇.2日期)应l上:‘:丘
导师签建筑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建筑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一———’’。■●■■■一
.19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中医推拿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我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是用来防病、治病和消除疲劳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需要中医推拿的人越来越多,国内医院有经验的推拿师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将中医推拿理论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更加智能的按摩机器人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方案。由于中医按摩机器人面对的是大量不同体型特征的病人和老年人,在每个按摩对象的身体特征各不相同的情况下,中医按摩机器人若采用示教或离线编程的方式工作,这对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开发出更加智能和灵活的按摩机器人已经成为一种迫切要求。
机器人视觉技术是机器视觉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是以计算机视觉理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打破了传统机械臂采用示教和离线编程的方式,不需要预先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编程,大大提高了机械臂的灵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家用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本文以四自由度中医按摩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分别研究了中医按摩机器人对且标的识别和跟踪,使按摩手能自动移动到穴位点位置,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中医按摩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及参数的深入分析,运用D.H表示法为其求取了变换矩阵,建立中医按摩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完成了正运动学方程的求解,并求解出了运动学方程的逆解,得到了机械手在基坐标系下的位置与关节转动变量之问的关系。
(2)通过对摄像机成像原理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当前的摄像机标定方法,提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单目视觉测量的摄像机标定方法。降低了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简化了机器人和摄像机的标定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3)针对人体背部穴位的识别和定位,本文对传统的图像匹配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它们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实际人工标志为目标,分别提出了基于快速相关灰度归一化图像匹配的穴位定位新方法和基于SIFT特征匹配的穴位定位新方法。并对实际图像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这两种穴位定位方法有较好的稳定性。(4)本文在深入分析了腿部特征和Hough变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
Hough算法的腿
对腿部人工标志
达到了理想的效Ⅱ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asedontheVisionoftheChineseMassageRobotAcupoints
PositioningandTrackingSystem
ZhangHuakai
DirectedbyLuShouyin
ABSTRACT
MassageisallimportantpartofChinesemedicine,whichisChinesemedicaltheoryasaguideandbasedonthemeridiansandacupointsdoctrine,andthemassageasthemaintreats.Massageisallimportantmeanstobeusedagainstthediseaseandreducefatigue.Atpresent,withChina'sagingpopulationincreaseandtheincreasingpressureforlife,andmorepeopleneedtoChine …… 此处隐藏:1203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下一篇:【最新】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