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基础知识》(7)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匀地展敷和粘结在被涂物件表面,形成薄膜后以便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涂料的施工可以决定所得的涂膜的性能选择正确、合理的施工工艺,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不同形态、性质的涂料需要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得到最佳的施工效果。液态涂料由于所具有的流动特性,因而比较容易地展敷和粘结在被涂物件表面,施工工艺就比较简单,固态涂料的施工工艺则相应较为复杂。被涂物件的材质、表面性质、以及其大小、形状都影响到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效果。为了得到良好的施工效果,被涂物件的表面处理是涂料施工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按照施工的要求,现在已开发出多种表面处理工艺,如金属表面的除油、除锈、磷化和钝化处理工艺;塑料表面的火花处理等工艺。涂料涂饰在被涂物件表面现在也有多种施工方法,液态涂料过去以手工施工为度手段,现在则普遍采用机械,能用的方法有刷涂法、擦涂法、滚涂法、浸涂法、淋涂法、喷涂法(分为空气喷涂法、高压无气喷涂法、气雾喷涂法、静电喷涂法等)、刮涂法、电沉积涂漆法(又称电泳涂漆法、有阳极电沉积涂漆和阴极电沉积涂漆之分)、丝筛法、抽涂法等。固态的粉末涂料有流化床喷涂法、静电粉末喷涂法、火焰喷涂法、粉末涂料电沉积涂漆法等。目前涂料涂饰施工技术向连续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前进,开发出许多新的工艺和装备,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涂料涂饰施工在被涂物件表面只完成了涂料成膜的第一步,还要继续进行变成固态连续膜的过程,才能完成全部的涂料成膜过程。
液态涂料施工到涂物件表面后形成了可流动的液态薄层,通称为“湿膜”,它要按照不同的机理,通过不同的方式,变成固态的连续的“干膜”,才得到需要的涂膜。这个由“湿膜”变为“干膜”或“固化”。这个干燥或固化过程是涂料成膜过程的核心阶段。液态涂料的“湿膜”变为“干膜”,首先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即从能流动的液体逐步变为不易流动的固态,所发生的变化也就是流动性粘度的变化。液态涂料在施工时需要的粘度是和涂料本身的粘度不完全相同的,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涂料通常施工粘度约在0.05~1Pa s之间,因此涂料施工在被涂物件表面后开始得到的“湿膜”的粘度是很低的。而要成为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干膜”时,即通常所说的达到涂膜“全干”阶段时,这时的粘度至少要达到10MPa s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湿膜”变为“干膜”粘度发生的变化。任何一种液态涂料的干燥或固化过程都经历粘度变化的过程。固态涂料本身虽多为粉末状,但施工粘附在被涂物件表面后还不能形成连续的薄膜,它也要发生形态的变化即从分散的粒子凝聚为连续涂膜才能实现面膜过程。不论液态涂料和固态涂料,通常称之为的“干燥”或“固化”的过程的速度(即通常所说的“干燥速度”)和达到的程度(即通常所说的“干燥程度”),都是由涂料本身组成结构、成膜的条件(温度、湿度、涂膜厚度等)和被涂物件的材质特性而决定的。
不同形态和组成的涂料有各自的成膜机理,成膜机理是由涂料所用成膜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依据成膜机理决定了涂料最佳的施工方式和成膜方式。涂料的成膜方式的确定还受涂料中各种组分品种和比例的影响。根据涂料现用的成膜物质的性质,涂料的成膜方式分为两大类:由非转化型成膜物质组成的涂料以物理方式成膜;由转化型成膜物质组成的涂料以化学方式成膜。两大类成膜方式中又有不同的方式。现代的涂料大多不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面膜,而是依靠多种方式形成最终的涂膜的。各种不同的成膜方式需要不同的成膜条件,成膜条件的变化将影响成膜的效率和效果。
第一节 物理成膜方式
上一篇:案例5-3 蜀茶包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