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教案(3)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语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讲解:这句话也含有很深的哲理,它能激发人们自强不息,战斗不已。
【归纳中心思想】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
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写作特点总结】
一、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出中心论点。即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作者在论证上采用正反论证,一是一异,相辅相成地说明同一哲理的两个方面;其次,全文善用排比句,对于同一论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阐述,行文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使文章富有气势。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篇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二、多用短句,且句式较整齐,近似对仗,(骈散对照)读起来琅琅上口。例如:开头的六句,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第二段的“苦其心志 空乏其身”和第三段的“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等等。与上文也有相似之处。
下一篇: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中期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