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_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2)

发布时间:2021-06-06

 考古学报2009年第2期

一 勘  探

勘探区域大致在目前殷墟博物苑围墙内,东、北部至洹河岸边,南到殷墟博物苑南围墙,西到妇好墓附近,西北以殷墟博物苑西墙(甲骨长廊)向北延长线为界。从1929年张蔚然所测小屯附近地形图上看,亦即大黄土坑以东、南的小屯村东北地范围内,大约30万平方米(图一;图版壹,1)。

勘探方法,以乙二十基址复原建筑西南角为基点,拉南北正方向基线,以100平方米为单位,拉线定桩。聘用20名熟练探工,以2米为间距,进行拉网式布孔,遇到重要遗迹现象(夯土建筑基址、水井、祭祀坑等)改“拉网式布孔法”为“地下遗迹导向法”,进一步加密孔距。遇到有可造成损坏的可能。能埋藏重要遗物的单位,一孔探到底,其余诸孔均以确定遗迹边线为主,尽量减少对埋藏遗物

记录方法,钻探过程中,采用“平面坐标定点记录法”,以坐标原点(0,0)为基点,分四个象限逐孔记录。记录内容不仅包括文化堆积层的深度,而且重点记录堆积土层的土质土色和包含物。

本次勘探主要有六方面收获。

(一)大黄土坑

在甲组和乙组基址的西侧、丙组基址的西北侧发现一处大黄土坑(图一;图二)。据钻探,坑北与洹河相通,向南伸入宫殿区内,距丙组基址西北约40米向西延伸。壁斜陡,坑中部深达12米以上,坑内填土为黄沙土或淤土。黄土坑的平面形状似一倒靴形,向

据钻探,在水道区域发现三座战国墓,直接打破水道中淤积土层。由此推测,此坑至迟在战国时期已基本填平。

大黄土坑的所在区域与1929年张蔚然所测小屯村北及西北地地形图〔1〕中95等高线的区域完全重合(图一)。由此判断,大黄土坑的面积不少于4.5万平方米。

(二)夯土建筑基址

以前在小屯东北地发现并清理了54座建筑基址,其中53座为1930年代史语所发掘的甲、乙、丙三组基址,一座为20世纪80年代发掘的“凹”字形基址。本次钻探除对以前已发掘过的基址进行了位置及平面布局的确认外,更重要的是又发现了近百座规模不等的夯土建筑基址。这里择要简述如下(图二)。

1.甲一基址原为南北长的小型夯土基址,经钻探应是东西长的一座建筑基址,东西长约11米。整体平面布局与其南部的甲二基址对应,南北平行分布。甲一基址和甲五基址之间还新〔1〕李济:《民国十八年秋季发掘殷墟之经过及其重要发现》,《安阳发掘报告》第2期,1930年。

—218—

2004_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