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案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知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毛泽东及其伟大思想的认识,感受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能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 十月革命,李大钊:开始传播;新文化运动中后期:进一步传播
2、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者
3、 192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发端——初步形成——成熟——发展
2、 评价
【教学流程】
导课: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走什么路才能在世界风云变幻的舞台上有立足之地?所以在西学东渐之风的吹拂下,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下的洋务运动;目标是君主立宪制的维新变法;最终确立了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实践与探索却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终极目标,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历史性的坚定了先进的的中国人从以西学为师至以俄为师的选择。于是,毛泽东应时代而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教学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背景
现实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从“阿芙乐尔”号打出了一发空弹,发出了向冬宫进攻的信号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组织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个人因素: 毛泽东思想先进,较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 结论: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2、代表人物
李大钊: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代表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
上一篇:架线弧垂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