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宏观调控的扩展
1. 区别:社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 社会总产值:各部门生产的产品总和的货币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 GDP (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 国民生产总值:GNP (本国常住居民) 国民收入:(净产值、纯收入) = 社会总产值- 生产资料 的价值
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财政收入:专指政府的收入,税(90%以上)、利、债、费
财政收入: 税、利、债、费 (社会总供给的 注意:财 政一部分)
财政支出:
经济、科教文卫体、 (社会总需求的 一部分) 行政、债务、其它
2. 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部分的净产值,新创造的社 (1)国民收入:
会财富。包括国家(政府)和(社会、企业、百姓)的 收入。
(2)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 积累与消费(分配过程)①扩大再生产 (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等主要内容)
积累 ②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等必需的)
国 民 收 入消费
③社会物资储备 (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a.国家行政管理 ①公共消费 b.国防 c.科、教、文、卫事业 d.社会保障 (劳动保险和社会救济)
②个人消费(家庭消费)
(3)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总: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生产与消费关系、 投资与消费关系)
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4)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与消费部 分都应该有所增长。 ②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③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①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②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
3. 财政支出的用途(相应的作用) 注意: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的主要方面 (1)经济建设支出(有效调节资源配臵、促进经济发展)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促进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
(4)债务支出(国债等)(5)其它支出(社会保障、促进人民生活提高)
判断: 多种多样
财政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体现财政作用
①1.8万亿投向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等基础设施 ②1万亿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建设 ③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④350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⑤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 ⑥1600亿元用于
科技创新结构调整 ⑦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
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什么? 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处理好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 重点。财政政策要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 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 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 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货币政策要保 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把握好货币 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 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 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附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①区 别 第一,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 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 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 发生作用。 第二,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 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都属 于财政政策;而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信贷政策和外汇政策则属 于货币政策。 第三,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 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②联 系 第一,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第二,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通过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 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萧条局面下,财 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 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 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需要时间,这就使
上一篇:羊城旅游观光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