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唯美主义(4)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教师节双语祝福语
这种乐器有五十根弦,也有五十个弦柱,奏出的音乐有“适、怨、清、和”四调,这就是《锦瑟》一诗的出处。
记载这个故事的黄朝英还对苏轼的说法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庄生晓梦迷蝴蝶”,是为“适”;“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为“怨”;“沧海月明珠有泪”,是为“清”;“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为“和”。(《靖康缃素杂记》)这就是说,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主要描写锦瑟的外形特征,颔联和项联的四句分别描写了锦瑟“适、怨、清、和”这四种声音特点。至此,有典故出处,有专家鉴定,意思也能讲通,咏物诗的说法看来是可以成立的。但麻烦就在尾联的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和咏物诗好像搭不上界。 在苏轼之前还存在过一种推测,认为“锦瑟”或许是一个人名,而这个人就是令狐楚家的一名侍女。(刘攽《中山诗话》)令狐家和李商隐有很多的恩怨纠葛,这里不作细表,只看这个推测,多少还是有几分合理性的:“锦瑟”确实很像是侍女或歌伎的名字,这首诗看上去也与男女之情有关。但证据实在太薄弱了,这倒很好地反映出了读者们的一种困境:极力想要贯通这首诗的意思,要总结一个中心思想出来,最终也只能找出一个连自己都未必相信的解释。
那么,这首诗要么是怀人的,要么是咏物的,总不可能两者都是。宋朝的读者们据此各选阵营,伸张各自的解释。启蒙主义时代的欧洲流行过一句谚语:如果有两种观点争执不下,则真理必在其中。怀人说和咏物说争执不下,真理到底在哪里呢?
这正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发挥阐释力的时候,怀人说为“正”,咏物说为“反”,交战一段时间之后就该出现一个“合”了。许彦周颇合时宜地提出了一个折衷之见:“令狐楚的侍女”不假,“适、怨、清、和”也没错,如果说令狐楚的侍女能用锦瑟弹奏出适、怨、清、和的曲调,问题不就结了么!(《许彦周诗话》)尽管缺乏足够的依据,这却称得上是一个自洽的解释。明代的屠隆更有意思,说令狐楚有个侍妾名锦,擅长鼓瑟,演奏起来尽得“适、怨、清、和”之妙。(《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
谚语并不总是对的,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真理也许远在别处。到了金代,元好问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说《锦瑟》是诗人自伤年华之作。这是我们最熟悉的说法,不少初阶诗词爱好者甚至以为这就是《锦瑟》的唯一解释或标准解释,因为现代的唐诗注本基本都采用这个说法。
元好问以诗论诗,写过一组《论诗》绝句,对李商隐的评价就在这里: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上一篇:各类型RAID功能与原理说明
下一篇:浅析木质材料力学性能无损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