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发布时间:2024-11-28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

命题人:吴勇审题人:王岳清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期中考试前内容,包括选择题1-9题,非选择题21题.共28分

第二部分:期中考试后内容,包括选择题10-20题,非选择题22、23、24题.共72分

全卷共24题,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计算所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Mg-24 Al-27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时应该使用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使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答案选A。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换一个烧杯将另一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B. 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C. 蒸馏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放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沸石再加热处理

D. 过滤需要滤渣时,应把滤渣转移到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洗涤后再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再混合,则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下层液体,更换烧杯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故A错误,

B.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的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不能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B错误;

C.蒸馏时,加热后发现没有加入沸石,这时应停止加热,如果此时加入沸石,可能立即暴沸伤人,所以应冷却后加入沸石再加热处理,故C正确;

D.过滤需要滤渣时,应把滤渣转移到过滤器中,加蒸馏水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流下,充分洗涤后再过滤,故D错误。

故选C。

3.工业上监测SO2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化学反应原理是SO2+H2O2+BaCl2=BaSO4↓+2HCl,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2 mol/L 的BaCl2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0.4N A

B. 生成2.33 g BaSO4沉淀时,吸收SO2的体积为 0.224 L

C. 常温常压下,17 g H2O2中所含分子总数为 0.5N A

D. 此反应中,每消耗1 mol H2O2,转移的电子数为1 N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缺少溶液体积,无法根据n=cV计算Cl-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因未说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吸收SO2的体积,故B错误;

C.17gH2O2的物质的量为17g÷34g/mol=0.5mol,所以所含分子总数为0.5N A,故C正确;

D.该反应中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所以每消耗1molH2O2,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故D错误。

故选C。

4.a g气体A与b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在标准状况下,A气体的密度为ρg/L,则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气体B的摩尔质量可表示为(bρ/a) g/mol

B.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a︰b

C. 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气体A与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b︰a

D.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气体B的质量之比为a︰b

【答案】A

【解析】

【详解】标准状况下,分子数相同的气体A和B,它们的物质的量相同,气体体积相同。

A.由n=m/M可以知道,分子数相同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摩尔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即A 与B摩尔质量之比为ag:bg=a:b,所以气体B的摩尔质量可表示为(aρ/b)g/mol,故A错误;

B.同温同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A、B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a:b,故B正确;

C.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同质量时由n=m/M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1/a:1/b=b:a,故C正确;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A、B两气体的质量之比为a:b,故D正确。

故选A。

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组合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SO4·5H2O是硫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B错误;

C.镁铝合金是混合物,氢氧化钾属于碱,BaSO4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且BaSO4在熔化状态下也能完全电离,故BaSO4是电解质,氧化铜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D.稀硫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a2O2属过氧化物,不属碱性氧化物,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BaSO4、AgCl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6.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在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 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汽

B. 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C. 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pM

D.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不是水蒸汽,故A错误;

B.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故C错误;

D.“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而这种薄雾指的是液体小颗粒,两者的区别在于颗粒的状态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B. 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与Cl-

C. 硫酸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醋酸溶液导电性强

D.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质必须本身能电离,二氧化碳、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是他们本身不能电离所以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热熔化,不是电流,故B错误;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硫酸的弱,但当醋酸中离子浓度大于硫酸时,硫酸的导电性比醋酸的弱,故C错误;

D.HCl溶于水会电离出H+和Cl-,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而液态HCl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HCl分子,没有离子所以不导电,故D正确。

故选D。

8.欲配制100mL 1.0mol/L Na2SO4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方法是

A. 将14.2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

B. 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

C. 将20mL5.0mol/L Na2SO4溶液加80mL蒸馏水稀释

D. 将14.2g Na2SO4溶于85.8g蒸馏水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4.2g/142g/mol=0.1mo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浓度为1mol/L,溶液体积为100mL,不是溶剂的体积,故A错误;

B.32.2g 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32.2g/322g/mol=0.1mol,由化学式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液体积为100mL,所配溶液浓度为0.1mol/0.1L=1mol/L,故B正确;

C.溶液密度不同时,不能直接相加,故加80mL蒸馏水后,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故无法计算稀释后的溶液的浓度,故C错误;

D.将14.2gNa2SO4溶于85.8g蒸馏水中,溶液的质量是100g,但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故无法计算溶液的浓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公式c=n B/V液中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水的体积。

9.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mol·L-1的稀硫酸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读数量取

B. 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 使用容量瓶时,容量瓶内残留有少量水分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读数,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小,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A错误;

B.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

C.使用容量瓶时,容量瓶内残留有少量水分,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C B=n 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 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 B和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 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 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10.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飞机机身使用的是镁铝合金而不是钢材,是因为钢材价格高

B. 合金都是由不同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C. 古代留下大量的青铜器文物是由于青铜比纯铜柔软,容易制成各种器皿

D. 金属材料有合金材料也有纯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飞机机身体积不变,要求机身材料的密度越小越好,所以使用镁铝合金而不是钢材,是因为镁铝合金的密度更小,故A错误;

B.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不一定是由不同的金属单质组成,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组成,故B错误;

C.青铜是铜的合金,合金的特点是硬度大,青铜比纯铜的硬度要高,故C错误;

D.金属材料包括合金材料和金属材料,所以金属材料有合金材料也有纯金属材料,故D正确。故选D。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30分)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H+)=0.1m ol·L-1的溶液:Mg2+、Fe2+、SO42-、NO3-

B.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Ba2+、K+、CO32-、NO3-

C. 通入大量CO2后溶液:Ca2+、Mg2+、Cl-、NO3-

D. 无色透明的溶液:Al3+、Ca2+、Cl-、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0.1mol•L-1的溶液呈酸性,Fe2+、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Ba2+和CO32-反应生成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 不选;

C.通入大量CO2后溶液,该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a2+、Mg2+、Cl-、NO3-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a2+和SO42-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等。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O32- + 2H+ =CO2↑+ H2O

B. 澄清石灰水与足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Ca2++2OH-+2HCO3-=CaCO3↓+ 2H2O+CO32-

C. 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铜:Fe3+ + Cu = Fe2+ + Cu2+

D. 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3OH-= Al(O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应写出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O2↑+H2O+Ca2+,故A错误;

B.足量小苏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Ca(OH)2=Na2CO3+CaCO3↓+2H2O,离子方程

式为:Ca2++2OH-+2HCO3-=CaCO3↓+2H2O+CO32-,故B正确;

C.电荷不守恒,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故C错误;

D.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

“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是客观事实相吻合。

13.已知KMnO4+HCl(浓)→KCl+Cl2↑+MnCl2+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性:Cl2> KMnO4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8

C. 该反应中盐酸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

D. 当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 氯气时,转移电子数为2N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KMnO4>Cl2,故A错误;

B.反应中的KMnO4只表现为氧化性,而HCl既表现为还原性又表现酸性,在参加反应的16molHCl 中只有10mol表现为还原性,因此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2:10=1:5,故B错误;

C.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盐酸体现了还原性和酸性,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生成1molCl2,转移2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14.某离子反应涉及到H2O、ClO-、NH4+、OH-、N2、Cl-等微粒,其中N2、ClO-的物质的量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Cl-为氧化产物

B. 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6mol电子

C. NH4+被ClO-氧化成N2

D. 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曲线变化图可知,随反应进行N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N2是生成物,则NH4+应是反应物,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具有氧化性的ClO-为反应物,由氯元素守恒可知Cl-是生成物,则反应的方程式应为3ClO-+2NH4++2OH-=N2↑+5H2O+3C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反应的方程式应为3ClO-+2NH4++2OH-=N2↑+5H2O+3Cl-,

A.由方程式可知,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2为氧化产物,故A错误;

B.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3mol电子,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NH4+被ClO-氧化成N2,故C正确;

D.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消耗OH-,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减弱,故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水振荡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有Fe2+或Fe3+,故A错误;

B.亚硫酸根离子可以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该离子可以和BaCl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会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或是银离子等,故B错误;

C.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固体可能是亚硫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氢盐,故C错误;

D.将某种铁的氧化物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取其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的Fe2+存在,所以原氧化物中含有+2价Fe,故D正确。

故选D。

16.下列有关钠及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小块钠置于空气中足够时间,最终会变成Na2O2

B. 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有沉淀析出

C.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放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焰色为黄色;该溶液为钠盐溶液

D. 7.8gNa2O2和6.2gNa2O分别溶于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前者更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末(风化),故A错误;

B.由Na2CO3+H2O+CO2=2NaHCO3可知,此反应消耗水,且Na2CO3转化为NaHCO3后溶质质量增加,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