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2(4)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 二) 能力提升平台 学生讨论: 大家看作者在这幅“荷塘月色”中为我们描写的景物, 全是静物, 却被他写得活灵活现, 结合前面讲的荷塘四面的环境, 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朱先生为我们描写所做的铺垫是 宁静的荷塘, 但后面所描写的景物体现的都是动态美。 以动写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写法, 为了创造 静 境界, 不能一味写静, 而从动中写静, 效果更好。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两句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贾岛“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三) 合作探究平台
有人评论这篇散文时, 说作者用的是“圆型结构”, 怎么解读?
明确: 作者不可能一直呆在他虚幻的世界中,当他被周围的蝉声和蛙声惊醒时, 认为“热闹是它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他沉醉于荷塘月色那朦胧的、若有若无的虚无中, 但又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是压抑的、不自由的, 作者想超脱的愿望无法实现, 那个“超出平常的自己”不得不回到“平常的自己。”
( 四) 拓展延伸平台
学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我们从当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明确:
1、学生写作中可以用一定的修辞来润色。( 语言)
2、以动写静法。虚实相生法。
3、引用诗文可以使文章更厚重, 文化底蕴更厚。
4、现实生活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就可以成为一篇优美的散文。
5、圆形结构。
( 五) 巩固提高平台
1、小结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 为我们“虚构”了一个荷塘, 美丽、缥缈, 让人留连忘返, 而作者畅游其中也是自由自在, 脱离了尘世的烦忧, 朱先生为一代文人描绘了一幅“桃花源”图景。这篇散文发表后, 关于它的评述也非常多, 这就是一篇文章的魅力, 不同的人用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文章, 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也应调动起自己的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看又有何不同。
2、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4 、6 段。
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