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纵深
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刘 杰
目成果和成果转化几乎为零。可以推信息系统运维,一般采取网省公司独立运行模式。发电集团则普遍采取电厂独立运行的模式。而对于同类企业,由于对信息系统运维工作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直接导致工作职责、岗位设置和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不利于对IT服务管理的标准化。IT运维体系有待完善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不当。电力企业IT建设资金大量花在了软件版权和使用权购置上,而对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知识产权存在保护不当现象。一方面对同行业企业严格保护,慎防外泄;而另一方面,却被外商无偿地“窃取”成为“行业成功案例”。
项目建设问题
一体化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十一五”期间各电力集团都建立了相应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的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承载能力有限,没能充分发挥平台的一体化功能。
业务分析支撑能力较低。电力行业信息化应用分析决策能力目前仍处在初级的数据获取与报表查询阶段。电力行业需进一步提升分析决策能力,实现经营决策智能分析、管理控制智能处理、业务操作智能作业,深
“十一五”电力行业信息化存在三大问题
“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信息化在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创新、提高电力企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益、转变电力生产方式和企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管理、企业管理和项目建设三方面。
行业管理问题
行业标准规范缺乏。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技术标准使得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数据交换成为可能;而对于行业而言,信息化的基础还是标准化。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系统整合过程中,电力信息技术标准已成为推动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管理和信息服务质量关键要素。在目前电力行业1757项标
测,对于电力行业IT建设而言,许多IT建设为重复性投资。
行业服务体系欠缺。自1998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行业有关管理职能不断发生变化。行业服务体系的“管理真空”与“多头管理”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日新月异的ICT技术发展,电力企业更加不清楚如何将企业信息化工作与行业服务对接。
企业管理问题
组织机构弱化。“十一五”期间,各电力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出现组织机构调整与变化。由于集中管控的需要,不少电力集团的信息化部门被其他部门重组,专职人员数量减少,有的还将IT规划和建设外包。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在组织虚化的同时,重要性也在降低。
人才资源日趋缺乏。信息化对人才资源要求很高的工作,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电力业务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准中,电力信息技术标准还不到30个。是目前推动电力集团信息化发展的中
行业资源利用率低。根据近期开展的科技信息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各电力集团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年投入超过10亿元,但申报信息化专利和成果却不到200项,行业推广的项
流砥柱。但由于企业编制限制,使得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引进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电力软件产业的兴起,使得电力信息化人才不断外流。
运维体系有待加强。电网公司的
38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化数据分析利用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支撑能力。
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IT业务应用的深入发展,电力企业一方面需要面对通过“扩容”来支撑应用需求,但同时还要面临企业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
信息化服务内容,通过评比(评价)、由于电力企业信息化侧重应用的特宣传(介绍)、推广等手段,利用短信、点,建议将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作为邮件、网站、报刊杂志等服务载体,
复合型人才考核要求,并作为职称评
提供数据资讯、行业研究、专项分析、定和岗位提升的重要依据,促进业务深度咨询等服务项目,借助网络、访谈、会议等工作联系机制,开创电力行业信息化服务新体系。
适度开展延伸服务。从信息化建设需求入手,适度开展延伸服务:利用电力行业科技信息统计,促进信息化建设对标分析,找差距;通过全国
部门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工作部门业务能力的提升。
构建虚拟组织,支持行业培训。无论是岗位重要性,还是专业人数,从事信息化工作的职工一直处于弱势,不受重视、不宜提拔、不便交流、不利提高的“四不现象”普遍存在,并且这种状况已从电网企业发展到发电企业。借助现代组织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构建虚拟IT技术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四不现象”对员工的影响,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参与行业培训,也减轻企业专业培训负担。
加强成果管理,强化专利申报。加强信息化建设成果管理,应当考虑从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管理、验收移交等环节增强对成果管控,以项目内部评审为重点,扩展到重视科技查新、成
评比、推广、转化,在行业倡导成果“有偿转让与互惠 …… 此处隐藏:88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