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Guidelines for Soil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目 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目的、原则和工作程序.....................................................1 5 评估预修复目标...........................................................2 6 筛选和评价修复技术.......................................................3 7 制定修复技术方案.........................................................5 8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6 附录A(资料性附录)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和常用修复技术简介....................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壤修复技术评价参数.....................................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污染场地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11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评估和可行性研究过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之一。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包括下列4项标准: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场地的污染防治一般要经过场地污染的确认、风险评估和修复等过程。《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主要用于污染场地的调查和污染确认,并为场地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修复的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在场地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场地的风险,提出场地的风险管理目标。《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规定了实现场地风险管理目标的技术筛选等方法。《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作为工具性标准为上场地的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可行性研究中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场地修复可行性研究中修复技术的筛选、修复方案的制定、修复工程的实施和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 □□□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 □□□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HJ □□□ 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土壤 soil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3.2 污染场地 contaminated site
因堆积、储存、处理、处置或其他方式(如迁移)承载了有害物质的,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域。 3.3 土壤修复 soil 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或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满足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要求。 3.4 修复技术 remedial technology
可用于清除场地中污染物质的各种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可改变污染物的结构,或降低污染物的毒性、迁移性或体积的各种化学、物理或生物技术。 3.5 修复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for remediation
从技术、条件、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可供选择的修复技术进行评价,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可行的修复行动方案。 4 目的、原则和工作程序
4.1 目的
污染场地修复的目的是采用场地修复技术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中的污染物,或阻断污染物对受体的暴露途径,使场地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从而恢复场地使用功能,保证场地二次开发利用的安全性。 4.2 原则
4.2.1 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污染场地修复过程和行为,恢复场地使用功能。 4.2.2 可行性原则
针对场地特征条件和健康风险综合考虑污染场地修复 …… 此处隐藏:924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