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赏析题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针对中考复习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解释文段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分) 。(2分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分) 分 8.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与民同乐” .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与民同乐” 的看法。( 。(3分 的看法。( 分)
内容主旨理解题! 内容主旨理解题!
针对中考复习
2006年深圳中考题 年深圳中考题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3-5题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 题。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月光照在院中, 月光照在院中,好像一片积水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明澄澈, 明澄澈,水中仿佛有交错纵横的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藻、荇,原来是竹子和松树的影 漫步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 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 。 念: 想到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分) 。(2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心情: 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悲凉, 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 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 成一泓空明的积水,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
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 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 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 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 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 等。 荇。 月如钩” 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 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 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3分) (赏析性题目) 分 赏析性题目) 理解性题目) (理解性题目)
针对中考复习
针对中考复习
在现代文阅读中也常有这样的题型出现—— 在现代文阅读中也常有这样的题型出现 例:《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 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 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 17、本文语言贮满诗意,请从第文中画线的 、B两 、本文语言贮满诗意,请从第文中画线的A、 两 1、判断修辞 、 处中,任选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处中,任选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 2、理解内容 、 A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却像事先约 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 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 3、表达作用 、 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 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草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草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的可爱,表现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的可爱,表现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B变化最快的是连翘,昨天才看见枝条上冒出几星小 变化最快的是连翘, 变化最快的是连翘 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 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缀满枝条的花朵比喻成 悬泻下满地的黄金, 悬泻下满地的黄金,准确而又生动表现了花枝的勃勃 生机,抒发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生机,抒发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针对中考复习
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 1、判断修辞 、 文言文中常见的:比喻、对偶、反问、设问、排比、 文言文中常见的:比喻、对偶、反问、设问、排比、 对比、 对比、借代 2、理解内容 、 要结合着全篇的内容。 要结合着全篇的内容。 3、表达作用 、 包括语言艺术上的效果及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包括语言艺术上的效果及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针对中考复习
2010年齐齐哈尔中考题: 年齐齐哈尔中考题: 年齐齐哈尔中考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嗟夫!予尝求 …… 此处隐藏:408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大学生纸巾消费问卷调查
下一篇:让人沉思的20条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