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_田智辉

发布时间:2024-11-28

田智辉: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闻学与传播学

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田智辉

内容摘要 新媒体语境下国际传播具有了新的特点,新媒体跨越地域和时空,突破国际传播壁垒,在表现手段上丰富多样更具针对性。以用户制作内容出现的新媒体接纳内容成为国际传播重要的民间力量,以多媒体、丰富的视频内容呈现的网络电视是国际传播未来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 新媒体;国际传播;用户制作内容;网络电视

当今传媒业已经开始进入媒体大融合的时代,国内外传媒业的生态和业态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纷纷拓展新媒体,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势头强劲,媒体终端的变化导致传播格局、传播手段、受众市场和传播效能发生重大改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是与生俱来的全球传播载体,具有超越国界、天然落地和快速到达等特点,能有效突破信息屏障等优势,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和载体进行国际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具有的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在技术上给公众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信息平等机会,每一个网民都能方便快捷地参与公共讨论,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积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国际传播体系,逐步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变,由对外传播向国际传播转变,发展成综合性现代媒体的国际传播大格局成为我国国际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一、新媒体跨越地域和时空,突破国际传播壁垒众所周知,传统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传播发行等均受到地域、时空的限制。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的覆盖都有区域界限,报刊发行也有一定的范围。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区域限制,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超越现实社会的管理边界,瞬间传遍全球,使人类 地球村 的梦想成为现实。它们无视国界的存在,所有与网络联机的人都能自由浏览、检索、下载、转发,并且在网上作出反应。通过一些行政管理和干预虽然仍可进行,比如屏蔽某些信息来源,或者采取某种过滤技术,专门识别或阻止某些信息的进入。但是网上信息源太多,搜索

的通道极为多样,往往堵不胜堵,防不胜防,难以彻底阻挡。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以强大的软实力为后盾,取得了世界话语霸权地位,并形成了新闻传播的排他性。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控制了全世界90%以上的信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媒体无法进入西方话语体系,因而难以将自己的声音传递出去,经常处于无言或失语的窘境,在国际传播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而少数强国、富国在国际传播中处于优势地位,按照它们的政治需要和价值观念采制的报道和评说通常在世界上广为传播,甚至操纵世界舆论,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威胁或损害。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对传统传播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冲击。网络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打破西方对他国信息传播的制约和排斥,有效促进信息流通渠道的畅通,实现国与国之间信息的公平竞争。过去垄断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西方,已经无法垄断互联网的话语权。这在西藏 3 14 事件舆论攻防战中得到鲜明体现。当西方媒体大肆扭曲事件真相之时,许多国内和华裔的网民通过发布视频、照片和文字说明等多种方式,向西方网民公布事实真相,驳斥错误报道,戳穿媒体谎言。正是借助了互联网这一革命性的传媒手段和通讯工具,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信息,不仅突破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语言封锁,还成功发动大规模反击。

网络传播无国界,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隐匿性和交互性很强。网络媒体以其天生的优势,为世界各个角落的机构和个人获取信息、输出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得传统媒体条件下的传播弱势国,能借助网络输出自己的信息,并放大自己的声音,而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做到的。在2008年抵制家乐福事

(

新闻学与传播学 田智辉: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件中,博客、播客、即时通讯等新媒体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场以抵制去家乐福购物的舆论抗议,因家乐福股东LVMH与达赖喇嘛的关系而起,法国媒体的某些言论和在巴黎奥运火炬传递遭遇的不快,让中国的网民们 很愤怒 。在这次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一个全新的媒体传播机制使传播的效果能得到较大面的扩散。整个事件的传播先由传统媒体,如电视和报纸等平面媒体,以及视频播客、文字和图片博客、网络论坛发帖等新媒体同时传播给受众,这些报道内容是火炬传递在巴黎遭遇的混乱场面,法国媒体和一些人士的不正确言论等,激发和影响了受众的情绪。在法国事件发生现场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记录,被视频网站、博客等迅速传递到国内。网民和观众自己充当传播渠道 在自己的MSN聊天工具和博客上传递给更多的人。由于民众的舆论和反感情绪等各种因素,家乐福最后取消了在 五一 期间的一些打折活动,并向公众道歉。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使信息环境从区域传播转向全球流动,过去对新闻信息的封锁、对新闻报道的歪曲报道、信息传播的不对称都将被逐步打破。

二、新媒体手段丰富更具针对性

在传播信息内容方面,传统大众媒介相对而言较为单一。而各种新媒体传播的服务内容则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快速、及时、大量传播新闻和各类信息外,还提供极为广泛多样的服务,诸如影视、体育、娱乐节目和电子游戏,通信、通话、短信服务,文档、图片、数据、声像资料的传递或下载,电子商务,网上论坛、网上教学、学术交流,等等。总之,互联网络把国际间的新闻信息交流和多种服务融会交织在一起,已成为人们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精神和物质交流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网络媒体兼容了三大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既可以传输文字、实时的声音,又可以传输动态的图像。网上链接使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立体化。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特点和优势,使它在国际传播领域产生着日益巨大的影响。充分利用因特网、广播电视网、宽带局域网、无线移动通讯网等多种新媒体技术,整合包括电脑、电视、手机、PDA等多种终端,资源形式多样,信息来源多渠道、支持以用户制作为主等资源内容,通过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博客、播客、无线音乐、流媒体、手机报纸、网络广播、移动媒体等多种应用形

40

式发布。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些社交网站(SNS)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 海地发生强烈地震,一些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新闻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无法正常开播和印刷,但通过新媒体如Facebook发布一些地震消息后,国际援手纷至沓来。Facebook1月14日推出 全球救助 主页,用户可在这一主页中看到有关救助受灾者的信息。Facebook网站发言人安德鲁 诺伊斯在一份声明中说: 海地强烈地震凸显互联网在灾难降临时连接世界的关键性角色 脸谱 用户可在 全球救助 主页上找到如何援助受灾者(的信息)。

博客作为一个简单易行的网络个人表达工具受到青睐,成为身居异国跨国表达工具的首选。过去的个人跨国传播交流大多以电话或信件等私人通信方式,不经同意,第三方是无法阅读、测量、管理和控制的。博客的出现当然不能代替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其他通信方式,但对这种跨国传播,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供公开阅读、获得和研究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等。这些博客已经超越了 向家人报平安 的单一功能,而成为可为国际传播利用的一种新渠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近年来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媒体布局。某些国家和地区,短波广播已经失去了市场,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业务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其目的是从传播效果出发,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业务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由独立制作媒体内容向合作制作媒体内容,共建媒介转变。这种转变是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和效果。

三、用户制作内容 国际传播的民间力量国际报刊和通讯社大多是商办的,国际广播主要是官办的,国际电视是商办先行、官办跟上,而新兴的媒体其经营主体的种类则远为多样。其中有传统的大众媒体,有新兴的信息服务商,有政府机构和政治组织,有公司企业等经济实体,有教科文卫等机构团体,还有目的各不相同的个人。这些实力迥异的经营者,在因特网上各占一角,设立了不计其数的大小不等的网站、网页或数据库,从事着面向世界的传播。中国对外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唱主角、由政府为主导,民间外交、民间传播的比重还有待提高。让

20107(总第168期

田智辉: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闻学与传播学

公众在对外经济、文化、教育传播中扮演积极角色,不但可以极大地拓展传播渠道,而且可以大大地提高中国传播的效能。

完全由国家控制的传媒单独进行标准意义上的 对外宣传 ,声音单一,空间狭小,只体现了国家官方形象。由于是代表国家或最高统治权力说话,它必须非常严谨和小心,由此极大地压缩了话语空间,但它承受的却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即整个社会形象的所有责任。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价值体系中,官方传播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被接受和被信任。从当代国际传播环境角度而言,应充分利用本应产生更大更重要影响的另一传播资源和渠道,即非官方或民间传播的重要力量。

用户以他们自己的兴趣、需求自主制作,接受或传播信息或新闻,这些信息或新闻是不经过新闻组织或机构的严格把关或者编辑、过滤而发布的,内容包括用户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新鲜事实信息的交流和分享,通过一定中介手段如短信、电话、书信或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特别是网络媒体提供的各种方式,如电子邮件、BBS、博客等,自主交流的各种信息内容等。 用户制作内容是指读者、听众、观众、网民等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制作、发布、传播各种信息,传播与分享日记、知识、资讯、技术、体验和观点内容等。 互联网将千家万户连接起来,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摆脱相对封闭的区域性的信息环境,进入开放的、无疆界的信息空间。在这个信息空间里,人们不仅可以自主性地寻找和接收信息,作为信息传播客体而存在,同时也可以主动发布信息,成为信息传播主体中的一员。当然,即便是在网络传播时代,多元传播主体形成以后,政府作为国际传播控制者的身份仍然没有改变。这也正是目前各国政府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的要求,在控制的方式方法上做相应调整的原因。国际传播的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过去,我国的国际传播主体的官方色彩过于浓厚。我国的国际传播媒体过多地表现出 官方 色彩,传播的几乎都是 官方观点 ,即便有民间声音或观点,也都是以符合与支持官方观点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就容易给外国受众形成一种印象:中国的媒体讲话就等于政府表态,致使我们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长期以来被这样 特殊角色定位 了的国际传播媒体,由于担心在事件发展走向尚不明朗时作

出出格评价,在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往往过于迟缓。这样的媒体形象在国际传播工作中,是很难树立起其国际公信力的,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其国际传播信息的有效接受率。国际传播既要讲道理,更要摆事实,做好隐形宣传。 用事实说话 、 用镜头讲故事 ,使人们在认识事实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我们的观点乃是宣传的最高境界。

政治对个体的保护程度取决于公民对政治的参与程度,当所有公民都能自由、平等、直接地参与政治时,政治的公共性也最高。 用户内容制作者与社会大众的天然接近性,使用户制作内容在新闻传播中更易于从社会大众的利益角度去观察新闻事实、选择新闻信息、建构新闻文本。用户制作内容的新闻建构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建构,拥有不同于职业化新闻传播者的独特眼光。有时,这些传播者会有意传播与职业传播者不一样的新闻,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用户内容制作者往往会想方设法寻求职业传播者没有报道的事实侧面或者细节。

在新传播手段、语境下争夺话语权,政府部门、主流媒体有责,所有公民百姓都可以从国家利益角度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更响亮、更有效。利用庞大的网民队伍、博客数量和越来越广泛的社会网络人群开展自己的网络公共外交。这种建立在了解与互信基础上的个人化新形式人际传播,对于国家的话语权、传播力会产生值得重视的作用。

普通民众的报道虽然缺乏专业传播者的一些专业要素,但其生动活泼更具接近性和可读性。署名 霸王卸甲 的四川小伙子2008年3月21日至22日从成都到拉萨的见闻,比我们官方媒体报道生动得多。他在博客中写到他看到的拉萨特种警察:

特种警察非常有礼貌地指挥俺的出租车检查,根本没有搜身、严厉呵斥、没收相机这样的情况发生。俺其实特别担心特种警察收俺相机,但是他们都瞄了一眼,问都没有问。

当然,有一项工作是每个检查口必须做的:检查出租汽车后备箱。

他还碰到一个在街头擦鞋的大姐。这个大姐说,2008年3月14日中午1点,听到大昭寺方向乱起来,就收起擦鞋摊跑过去。小伙子说,你们胆子可真大。这个大姐说,她们全都躲在武警战士后面的,末了说了一句: 那些战士真老实呀,枪都没有放。

这些生动的细节,这些真实生动的老百姓的话,在官方媒体的报道中很少看到。

(

新闻学与传播学 田智辉: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四、网络电视 国际传播未来的重要阵地数字化传媒改变了以往众多媒体地域性传播的特点,使传播的范围扩大至全球,它是推动全球化的强有力因素,它使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态信息的沟通交流。

互联网给网络电视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这种传播可以延伸成为全球性的。计算机不仅可以单独处理资料、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而且具有综合处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类信息的功能,可以实现图文视听一体化,这不仅为网络电视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发挥多种传播功能的综合性优势。 电视和网络融为一体,人们将从网络里看到他想看到的一切真实的景象 ,

了节目内容从大众化走向多样化,同时增强传播的互动性,实现通过检索提高查寻节目的效率的可能。相对于电视媒体在本身信号覆盖之外的地域落地的成本,网络电视在跨国传播中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在操作上简便易行。因此,网络电视作为全球传播的工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网络电视由于通达性好,可超越国界,其内容的外向型优势明显,可以全面展示我国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国家形象,消除外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认识。网络电视有更广泛的受众群,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这是传统电视无法比拟的。

因为电视节目非同于一般的产品,

各类电视节

目一方面在制造产品和商品,但同其他工业部门不同是在生产意义,意识形态,所以电视成了一个社会性共存的场所。一个作为社会空间的电视空间是一个动力性空间,一个正在嬗变的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空间。 因此,通过新的传播手段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是媒体的一个重要责任。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实现了 科技奥运 ,在奥运会上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奥运媒介事件最具有全球影响力,而数字技术下的新媒体最具全球扩张力,二者之间从信息发布范围上找到了契合点。在这个充满选择的时代,网络电视能承载奥运传播从体育信息传递到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传播的功能,能反映从单向传输到双向互动的形态架构,能超越语言、种族等差异的障碍。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开播为我国开展国际传播提供一个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各种多媒体形式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为我国国际传播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在信息传播手段的丰富性,在突破信息传播屏障的渗透力,在实现信息传播的针对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充分的提高。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必将随着新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传播内容的丰富,传播主题的多元而不断提高。

真实画面代替了文

字的主观描绘 。网络电视的快速、交互、整合等特性给人类生活、思想观念、社会结构等都带来极大的冲击。这冲击不限于几个国家、地区,而是在全球普遍发生,并且几乎同时。如今,这种可能已经成为现实。就传播容量而言,实现整合传播后的网络电视传播将会大大扩充传播量。

网络电视的时空特性淡化了各种文化时空观的差异。不同的时间观和空间观一直是造成跨文化交流冲突的一大因素。网络电视的应用打破空间的制约,将使用者统一到同一个时间框架,亦即同一个虚拟空间里面。美国学者卡斯泰尔在他的 认同的力量 里指出,网络通过改变生活、改变空间和时间等物质基础,构建一个流动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正渗透全球,遍及世界。原来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受制于发射主体的技术条件、覆盖区域的转播条件和用户的接收条件,一般情况下,覆盖区域较小,只有实力雄厚的广播电视公司才能把节目传送到更广大的区域。而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任何电视节目均可实现全球性迅速传播,从而大大加速了传播信息的国际化进程。

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融合而成的网络电视,促使

注释:

田智辉: 新媒体传播 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程曼丽: 国际传播主体探析 , 中华新闻报 ,2007年5月23日。

[英]德里克 希特著: 何谓公民身份 ,郭忠华译,吉林出版集团公司2007年版,序言第1页。 刘建明: 走向全球唯一媒体的时代:全球化媒体的历史与未来 ,传媒学术网,2006年5月21日。 陈卫星: 从法国新电视台看当代电视的传播形式 , 南方电视学刊 ,

1999年第2期。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曾祥敏

42

20107(总第168期

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_田智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