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生物实验策划书
活动主题: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活动地点:长沙市一中的生物实验室
活动意义: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水分子是可以出入细胞原生质层的物质,而且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取决于细胞膜两边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同时也证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活动人员:航模社社团成员
活动单位:航模社社团
活动预期时间:30分钟
活动目标
1.进行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说明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背景资料
1.相关知识
(1)扩散现象如果在蔗糖浓溶液中加入清水,水分子就会进入蔗糖分子之间,直到水分子和蔗糖分子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分布为止。像这样,一种物质的分子自发地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称为扩散。
(2)渗透现象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图1),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图2),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通过的薄膜。上述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通过。细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图1 图2
上述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不等,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从纯水(或稀溶液)进入蔗糖溶液的数目,比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进入纯水(或稀溶液)的数目多,因而产生了渗透现象。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上述实验中,膜内溶液液面的上升不是无止境的,而是达到某一高度时
便不再上升(右图),此时,单位时间内水分子进出膜的数目相同,达到平衡
状态,即渗透平衡。
(3)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之一。植物细胞具有酸
甜苦涩等味道,植物的花、果、叶具有红橙黄绿紫等颜色,通常都与植物细胞
中的液泡有关。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细胞代谢的产物,其
主要成分是水和溶于水的糖类、有机酸、植物碱、色素和盐类等,因此,细胞
液具有一定的浓度。由于植物细胞的种类、分布部位等的不同,细胞液所含的物质也不完全相同。
2.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活动具体方案:
一. 目的要求
从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让同学们学到基本知识,而且让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又培养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
2用具:刀片,尖头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 ○
3试剂: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
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取一小块颜色较深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将这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展平。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
盖在水滴上。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将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获得明亮的视野。把做好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直至获得清晰的影像。
(3)观察质壁分离
取下临时装片,水平地放在桌上。用滴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上述操作,使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用低倍镜观察蔗糖溶液中细胞的变化。
(4)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
取下临时装片,水平地放在桌上。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1~2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以吸去蔗糖溶液。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的洋葱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仍用低倍镜观察,看洋葱表皮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记录表格示例:
分析讨论
1.从植物体的哪些部位能够获得用来研究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材料?
2.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质壁分离?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如果本探究用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