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悬架系设计指南2

时间:2025-04-04

轿车悬架

3.悬架系统与整车的匹配

1.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要求:

1. 车轮跳动时,轮距变化不超过±4mm以防止轮胎早期磨损。

2. 车轮跳动时,前轮定位角变化特性合理。

3. 转弯时,车身在 0.4g侧向加速度作用下,车身侧倾角不大

于3—4°,并保证车轮与车身倾斜同向,以增加不足转向

效应。

4. 制动及加速时,车身应有“抗点头”及“抗后坐”效应。

5.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可靠地承受及传递除垂直力以外的力

和力矩。

2.侧倾中心与侧倾轴

侧倾中心是指在横向垂直平面内,汽车在横向力(例如转弯离心力)

作用下,车身在前、后轴处侧倾的瞬时迴转中心。前后、轴的侧倾中心距地面的高度,被称之为侧倾中心高度hg,如图1所示。

图 1

前悬架侧倾中心高度hg可按图1中各参数计算获得。

在前面计算悬架偏频时已知:

m=150

δ=5.36°

P=2428

B=740

求hg

在△EOW中,

OW=PSinδ=2428Sin5.36°=226.8

轿车悬架

EW=PCosδ=2428Cos5.36°=2417.4

OQ=OW+m=226.8+150=376.8

QT=EW+m tgβ=2417.4+150 tg11°=2446.56

∵OQ/hg=QT/B, P/QT=k/B

∴hg=376.8×740/2446.56=114 mm

k=PB/QT=2428×740/2446.56=734.7mm

而后悬架采用纵置摆臂式非独立悬架,如图2所示。

图2

此类纵置摆臂式非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一般都大约在车轴中心处。如图3示。

图3

侧倾轴:将前、后轴侧倾中心连接成一条轴线,此轴线位于汽车横向对称中心面上,并与汽车重心在同一平面内。如图3所示。

轿车悬架

车身在侧向力(侧风、转弯离心力等)作用下围绕侧倾轴线的转角φ称为车身侧倾角。侧倾角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稳态转向效应。侧倾角过大,乘客感到不安全、不舒服;侧倾角过小,则悬架的侧倾角刚度过大,单轮遇到障碍物时,车身会受到强烈冲击,平顺性差。侧倾角过小会使驾驶员失去汽车将要发生侧滑、侧翻的警告信号。

3.侧倾角φ汽车作稳态圆周行驶时,侧倾力矩Mφ除以悬架总角刚度Cφ(前、后悬架),即得侧倾角φ

φ=Mφ / Cφ

4.侧倾力矩Mφ

侧倾力矩Mφ由三部分组成:

1)悬架质量离心力引起的侧倾力矩Mφ1

汽车作匀速圆周行驶时,悬架质量的离心力为Fy为

Fy=GSV2 / gR N

GS 悬架重量 kg

V 车速 m/s

g 重力加速度 9.8m/s2

R 转弯半径 m

Mφ1 = Fy h

h 悬架质量的质心至侧倾轴线的距离 m

as 悬架质量的质心至前轴线的距离 m

bs 悬架质量的质心至前轴线的距离 m

L 轴距 m

h1 前轴侧倾中心至地面的距离 m

h2 后轴侧倾中心至地面的距离 m

hs 悬架质量的质心至地面的距离 m

h = hs-(h1 bs+ h2 as )/L

2)侧倾后,悬架质量引起的侧倾力矩Mφ2如图4所示。

图4

轿车悬架

Mφ2=Ge≈Ghφ

3)独立悬架中,非悬架质量的离心力引起的侧倾力矩Mφ3

汽车作稳态圆周运动时,其侧倾力矩为:

Mφ= Mφ1+ Mφ2+Mφ3

为简化计算,一般取 Mφ≈ Mφ1

5.侧倾角刚度Cφ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Cφ等于前、后悬架(C1φ+C2φ)及前、后横向稳定

杆(C1β+C2β)的侧倾角刚度之和。

Cφ=C1φ+C2φ+ C1β+C2β

悬架的侧倾角刚度Cφ的大小,及其在前后轮的分配比例,对车辆侧倾

角的大小、侧倾时前、后轴及左、右车轮的载荷再分配,以及车辆的稳态响应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1)求前悬架侧倾角刚度C1φ:在麦氏独立悬架中,已知车轮上的悬架刚

度为C1(具体验算见偏频计算实例),如图5所示。

图5

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可按下式计算

Cφ1=2(uk / p)2C1

将偏频计算实例中的参数结果,

轿车悬架

u=2331 k=734.7 C1=22.08 N/mm

代入上式后得出前悬架角刚度

Cφ1=2(2331×734.7 / 2428)2×22.08

=21970317N.mm=21970 N.m/rad

2)求后悬架角刚度C2φ

由于后悬架为扭梁式非独立悬架结构,其悬架角刚度C2φ

计算方法与纵向摆臂式非独立悬架相同,可按下式计算:如图6所示

图6

C2φ=SC2 / 2

已知: S= 1134

后弹簧刚度Cs=24.25 N /mm

m=398mm

n=322 mm

空载单轮悬架质量G02=1430 N

满载单轮悬架质量G2= 2980 N

验算:

其悬架刚度C2=Cs(n/m)2

=24.25(322/398)2=15.87 N/mm

空载挠度 f02= G02/C2=1430/15.87=106mm=10.6cm

满载挠度 f2= G02/C2=2980/15.87=188mm=18.8cm

空载偏频 n02=300 / √f02 =300 / √10.6=92 次/分

满载偏频 n2=300 / √f2 =300 / √18.8=69 次/分

悬架角刚度 C2φ=SC2 / 2 22

=1.1342×15870 / 2=10204 N.m/rad

轿车悬架

3.求前稳定杆角刚度C1β 如图7、8所示

7

图8

已知: B=670mm m=256 mm

d=18 mm

车轮上跳挠度S1=100mm

稳定杆连接点上行挠度S2=96mm

由作图得知,稳定杆最大工作扭转角为ψ=22°=0.384rad 验算:

前稳定杆角刚度C1β=πdG / 32B N.mm/rad 4

前稳定杆扭转应力 τ=16M /πd3 N/mm2

式中

G 剪切弹性模数 …… 此处隐藏:400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轿车悬架系设计指南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