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师范2班
牟 婷 婷
2011112169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麦克白》——走向精神死亡的过程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莎士比亚创作成就辉煌,共作戏剧37部,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卷(154首)。1608年左右,获世袭绅士身份,荣归故里,直至终年。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其最高成就在于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剧、悲剧、喜剧三大类。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剧中的麦克白是一个谋权篡位的人,他的堕落是人性弱点促成他的悲剧;他的毁灭死亡给人们以深思。而对麦克白夫人的描写更加深了麦克白的悲剧性结局。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一悲剧性人物是对刻画人物、探索人类灵魂黑暗面而获得的一大成功。
《麦克白》中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做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一 、命运
命运是一种冥冥之中超越于人之外、支配人的力量,是人虽然看不到却可以感觉到的神秘力量。在古代社会是西方还是东方,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中,命运一词根深蒂固,人们常将身边发生的悲喜剧看做是上天的安排或造化,人物悲剧使人们陷入对无知的崇拜和盲目的迷信,例如在两希神话中的诸多故事;在中国古代亦如此,史记中记载项羽兵败乌江时并不认为是军事的失利而是命该如此,“天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亡我,非战之罪也”。缺乏科学论证的人们只能夸大世界的无限性。而麦克白与俄狄浦斯悲剧的根源在于忽视人的有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但这两部悲剧也逃不出“命运悲剧”的范畴。所谓“命运悲剧”,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运进行对抗,但结局往往是他(她)无法从命运的手掌中逃脱出来而不得不被命运所毁灭。俄狄浦斯的悲剧注定是弑父娶母;麦克白的悲剧注定是谋权篡位并痛苦着死去。
归结起来看,两部作品虽时代背景不同,但都是命运悲剧,即使《麦克白》有性格悲剧的时代痕迹。
二、英雄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身高贵,都曾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人物,两部悲剧的共同特点是“悲剧中的人物为君王 亲王或伟大领袖”,“悲剧处理伟大及凶残之行动”,“悲剧始甚欢乐,终甚残酷”。,麦克白临危不惧,逐敌于外,为保家卫国立下赫赫战功;俄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揭破了危害忒拜人民的狮身人面怪兽斯芬克斯,拯救了忒拜城。前者因功官拜考特爵士,赢得无比尊荣;后者因功举荐为忒拜国王。二人都是人民崇拜的英雄人物,他们不屈、勇敢、聪慧;但他们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因此两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它让我们明白,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这样的英雄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怜悯”,因为不管二人在战场上如何的勇敢或是在困境中是怎样的睿智,都依然没有违背“好人过失”这项法则,观众的怜悯使得主人公完全超出了善恶的道德评价,我们只震惊于他那自我审判的惨烈和对人生独特深邃的感悟。他们即使是英雄,也有权犯错误和发展迷误。作为英雄,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人越是企图解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得无知。作为国王,他们都曾认为命运的不公,对命运问题提出质疑。
三、悲剧性精神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恩格斯也说被巨大成因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总之,悲剧就是把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引起怜
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性
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悲剧不仅是有价值的遭毁灭,而且也应是有价值地被毁灭。这两部悲剧的共同点是两位国王为了追求自由,他们相信自己站在了正义一方,结果却作了不可为之事。美国评论家布鲁克斯说过:使麦克白“成为悲剧的伟大主角,不只在于他在失败中表现出伟大的想象力和战士的勇气,而且还在于他有征服世界的企图,他像俄一样,要与命运本身作殊死决斗。”这阐释了悲剧精神。“这种精神构成悲剧的灵魂和生命,它是人在追求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的生生不已的内在意志激情的体现”。它通过人的苦难的生命历程吟唱人的 …… 此处隐藏:14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