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2024-11-28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张祥海

1.概述:

由各种血管源性疾病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称之为脑血管病(cerebrobascular disease,CVD)。血管源性病因可概括为两大类:

1.1心血管系统和其它系统及器官的病损,累及脑部血管和循环功能。导致或半发供应脑部血管的狭窄、闭塞,使局部缺血-即缺血性脑血管病,或因血管病损破裂而出血-即出血性脑血管病。

1.2颅内血管本身发育异常.创伤.肿瘤

脑血管病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血管病是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称为脑血管意外-即脑卒中或中风。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因慢性血供不足,而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症状隐袭,逐渐进展,如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

脑血管病常用术语:

①发病时间:指出现卒中症状或体征的时间,既为病人最后尚正常的时间,精确到小时。

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病后症状逐渐好转,在3周内症状完全消失。

③完全性卒中:发病后6小时内症状达高峰,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变。 ④进展性卒中:发病后24小时症状仍不断加重

⑤卒中的一级预防:是研究脑血管病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使之减少发病和延迟发病。

⑥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发生一次或多次脑血管意外之后预防卒中再次复发。

2.脑血液循环的解剖及生理

2.1 脑的血液供应:来自于二个系统即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前3/5部分的血液,大脑半球后2/5部分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2.1.1颈动脉系统:颈总动脉分成颈内和颈外动脉二组。颈内动脉主要分支为:大脑前动脉—供应整个额叶、顶叶内侧面以及额顶叶上外侧凸面。其病变主要表现为病损对侧肢体瘫痪,以小腿及足部为著。可伴感觉障碍,腱反射活跃,锥体征阳性,常可见精神改变,失用症、视觉、嗅觉障碍等。另一分支为大脑中动脉—供应内囊和基底节区及除额极和枕叶外的整个大脑半球的外侧面。病变时表现为病灶对侧三偏症(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在优势侧伴失语,非优势侧失用、失认、体象障碍等。

2.1.2椎—基底动脉系统

主要分支为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部包括枕叶、距状裂视觉中枢、颞叶底部、内囊后支。病损时出现对侧同向偏盲、失写、失读、失认、感觉减退、动眼神经麻痹、小脑共济失调,偏身舞动症,基底动脉阻塞可致皮层盲。

椎—基底动脉系沿途分支分布于延髓、桥脑、中脑、小脑等部供血、病损时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缺损。

2.2脑血液循环生理

脑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是最高神经中枢所在,平均重量约1400克,占体重2%~3%,但供血需占心排出量的20%。由此可见,脑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

脑组织几乎没氧和糖储备,全靠血液供应,故一旦中断供血,便会导致氧的缺乏,造成脑功能障碍和脑组织破坏。脑供血停止6—8秒钟后,脑电消失,30秒钟后,神经细胞代谢紊乱,2分钟后代谢停止,5分钟后神经细胞开始死亡,皮质开始永久性损害,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为54—65ml/min/100g,全脑为500-1000ml/min/1400g 。脑缺血时,不仅造成缺氧,且供应脑组织代谢所必需的糖、酶以及其它神经体液中的营养物质也全部缺乏。所以,脑缺血比脑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更严重。

正常情况下,为保证脑部供血量的恒定,脑血流量受种种生理因素的调节,如心排血量、血压、血管壁的弹性、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交感神经等;此外还受血液中各种有形成分,血液粘度、体温变化等影响。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脑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如脑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减少至正常50%时),首先引起细胞膜去极化,细胞内Na+,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刺激钙自线粒体释放。再则由于ATP缺乏,钙由内质网中释放,造成细胞内Ca+超载,使线粒体异常得不到恢复,导致细胞不可逆损害,并兴奋磷酸酶A2,促使细胞内的磷酶水解,释放花生四烯酸,进而转变为前列腺素、白三烯及前列环素,进一步损害细胞膜,导致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以减少脑的损害和造成永久性残废

3.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3.1病因:很多,凡能导致脑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无论是解剖上的损害或生理性障碍,都会引起脑局部的或全脑的功能障碍或结构的破坏,导致各种不同的脑血管病。

3.1.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瘤、血管畸形、外伤和物理因

素等。

3.1.2血液成分改变:贫血、PC增多或减少、RBC增多症、脱水、高血脂症、凝血障碍、巨球蛋白血症、妊娠、产后、手术后、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液成分改变。

3.1.3血液动力学变化: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及心功能障碍,特别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传导阻滞、心衰等,均为常见病因。

3.1.4其他:包括代谢障碍如糖尿病、尿毒症、感染、中毒、外伤、缺氧、肿瘤、药物应用不当等。

总之,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脑血管病,也无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或颅外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其发病机理和病因均有共同之处。

3.2目前分类意见尚不完全统一,有WHO脑血管分类编码,中华神经内外科协会脑血管病分类(1995年),但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并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脑血管病

(短暂性发作、持久性发作)和慢性脑血管病。

中华神经内外科协会脑血管病分类(1995年)分类如下:

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SAH、脑出血、脑梗塞)、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性痴呆、高血压性脑病、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炎、其他动脉疾病(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异常血管网症等)、颅内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外段A―V疾病(狭窄、闭塞、扭曲、动脉瘤等)。(本分类删除了脑供血不足、脑A硬化症、混合性卒中暂未列入)。

4.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4.1缺血性脑血管病

4.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 TIA):为短暂可逆、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发作。可表现为颅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一小时,症状和体征应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

4.1.2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一般发病后1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有颈内动脉系统或(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穿CSF一般不含血。

多普勒定向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脑中线结构是否移位,对判断脑梗塞并脑水肿有一定价值。

鉴别诊断困难时,作头CT或MRI,可见相应脑质内的梗塞灶。

4.1.3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多为急骤发病

多数无前驱症状

一般意识清楚或短暂意识障碍

有颈动脉和(或)椎-基底动脉的症状和体征

CSF一般不含和血,若有RBC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

栓子的来源可分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候。

头CT或MRI可见梗塞灶

4.1.4腔隙性梗塞(iacunar infarction)

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多无意识障碍

CSF无RBC

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头CT或MRI可明确诊断

4.2出血性脑血管病

4.2.1脑出血(cerebral heamorrhage)

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多有高血压病史

CSF多含RBC、压力↑(20%±可不含血)

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移位

头CT、MRI可确诊

4.2.2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发病急骤

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一般意识清楚或有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颅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CSF呈均匀血性

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病因

头CT、MRI可确诊

4.3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常有明显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和体征5.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5.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5.1.1治疗原则

促进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保护缺血性半暗带、尽早终止脑梗塞的进展。 预防和及时治疗脑水肿

降低脑代谢、增加氧的利用和供应,避免发烧、高血糖等情况。

预防治疗合并症

5.1.2具体用药

5.1.2.1溶栓治疗:治疗时间为病后3-6小时

尿激酶、降纤酶等

防止出血性梗塞

5.1.2.2抗凝和抗血小板药治疗

肝素:12500u+5%G.S1000ml,20滴/分,静滴1-2天,要求凝血酶元时间保持为正常的2-2.5倍,注意皮肤粘膜出血,但对其疗效已提出质凝。

口服维持抗凝治疗:双香豆素300g/天,抗凝片8mg/天。

阿斯匹林口服:急性期200-300mg/天,连续2周,后改为每日总量50-100mg,长期服用,预防复发。

奥扎格雷钠已被循证医学证实为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药,80-160mg/天,连用14天(不同APC合用)。

钙通道拮抗剂:能阻止细胞内Ca2+超载,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尼莫地平类、西比灵等。

胞二磷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及促醒作用:0.5-0.75mg/天,静滴7-14天。

5.1.2.4自由基清除剂:VitE、甘露醇、谷光甘肽、脑复康。

5.1.2.5脑细胞活化剂:多肽类(脑蛋白水解物等)、吡拉西坦、茴拉西坦。

5.1.2.6外科治疗和介入性治疗:动脉内膜剥离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溶栓治疗

5.1.2.7康复治疗:药物、体疗、理疗。早期、系统、规范、个体化康复治疗应予以高度重视。

5.2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5.2.1治疗原则

阻止继续出血,防止再发

降低颅内村,维护生命中枢

防治并发症,促进康复

5.2.2具体治疗

一般处理:静卧4周, 给氧、保持气道通畅

脱水利尿:甘露醇、速尿、β-七叶皂甙、盐水甘油、白蛋白等。

止血剂的使用:SAH、脑室出血、可使用6-EACA 8-12g/天×3周,或久威弘丰0.4静注,每日2次连用3周。

水、盐、能量供给等支持治疗

脑细胞活化剂,病后7-10天开始

对症处理:如有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良、感染、心功能不全、降血压、降温、镇静、止痉等。

外科治疗:锥颅术、外科血肿清除术

康复治疗:功能训练、体疗、理疗、药疗

6几点供参考的临床经验

6.1有以下症状及体征者多为脑梗塞

睡眠醒后出现偏瘫、肢体麻麻木

在发烧、呕吐、腹泻后出现神经功能缺失

年龄>70岁发病,且无明显高血压者

上、下肢体瘫痪程度明显不一致

无明显意识障碍,无病理征者

6.2伴以下症状及体征者多为出血性卒中

劳累、紧张、激动、兴奋、恶梦中发病

伴双眼凝视、强迫头位

发病时有高血压、头痛、呕吐

有明显病理征及意识障碍者

有颈强及布克征阳性者

眼底出血或视乳头水肿

6.3脑卒中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降血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血压<180/100mmHg,脑梗死血压

<200/100mmHg,暂缓降血压,脑梗死急性期(发病2周内)不使用扩管治疗

禁止使用高渗糖尤其是脑梗死患者

预防使用阿斯匹林50-100mg/天,可使缺血性中风复发率降低

激素治疗一般不主张在中风者中使用,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或应激性溃疡、高龄患者、肾功能不全均为禁用。

TIA患者应按脑梗塞正规治疗,并预防使用阿斯匹林及随访。

溶栓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附:脑血管病预防问题

1、确诊高血压者(140-159/90-99mmHg)应行规范化的抗高血压治疗,避免不规则用药,血压剧烈波动。对正常偏高血压者(130-139/85-80mmHg)应定期随访。

2、确诊或拟诊TIA者应注意重点干预和随访治疗。

3、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均应专科治疗监测。

4、血脂监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过低,均为卒中的危险因素,应予治疗。

5、戒除吸烟、相互酗酒习惯。

6、饮食不宜过饱、过咸、过腻、多食蔬菜水果。

7、提倡体力活动及锻炼,减少体质超重或肥胖。

8、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应劝其随诊,忌激动、暴怒、便秘、突然用力、负重、发烧、呕吐地、腹泻等,以免诱发卒中。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简介

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建立于1976年,位于荆州市中心医院内科楼四楼。目前拥有初、中、高级专业人才30人,床位44张。对神经专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一流。拥有一流设备如全身CT、磁共振、神经电生理检查、经颅多普勒、介入治疗设备及导管检查,并具全国网總远程会诊。欢迎全市同道来院指导参观、进修学习、送诊病人及会诊。

联系电话:0716-8435794、8498744 13872210943

联系人:张祥海 姚长江 李厚林 杨花蓉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