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考古(2)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艺术史必备论文
加,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对于世袭与禅让,儒家与法家的不同记载。
《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史记·夏本纪》:“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 《古本竹书》:“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古本竹书》:“益干启位,启杀之。”
三、夏商周年代学研究概况
我们无论是见到一件文物,还是接触一种考古学文化,首先想知道的是它们的确切年代,然而历史总是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悬念。对于三代考古而言,夏王朝建立于哪一年又结束于哪一年,商王朝开始于哪一年又结束于哪一年,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困绕着学术界,有很多学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这也就是下面我们要讲的夏商周年代学研究。
A.确切的历史纪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在此以前的年代,文献记载互有出入,而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武王克商之年。
B.武王克商之年研究,有44种说法,年代从最早的前1130——最晚的前1018年,《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西周诸王年代研究》,主要的观点: 1)《古本竹书纪年》——公元前1027年 2)汉刘歆《三统历》——公元前1122年 3)日本人新城新藏——1066年
文献记载中西周诸王在位年代有很大出入,如昭王或曰51年,或曰19年;厉王或曰37年,或曰16年。
C.商积年: 1)《古本竹书纪年》:“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 2)《孟子·尽心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岁有余”; 3)《左传》:“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D.夏积年 1)《古本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2)宋代罗泌《路史·后纪》:“十七世,汲冢纪年并穷、浞四百七十二年。” 3)《汉书·律历志》引《帝系》:“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 4)《易纬稽览图》:“夏年四百三十一” 4)《晋书》:“夏年多殷”
关于“有王与无王”的问题:有穷氏后羿与寒浞取代夏王朝四十年还是一年?
四、“古史辨运动”与夏代有无问题的争论 在我们看来,中国历史上在商代之前有一个夏代,是毫无疑问的。这在早期的文献如《尚书》、《诗经》及先秦诸子的著述中有很多相关的记载,春秋中叶的《叔夷钟》、《秦公簋》等青铜器铭文中也都曾提到过禹,西汉时司马迁著《史记·夏本纪》较为具体地记述了夏朝的史迹。然而这一现象到了中国近代开始发生改变,1923年古史辨派的创始人顾颉刚提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论断:“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即“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由此中国2000余年封建社会里儒家学说精心构筑的古史体系一下子被推翻。夏朝的存在也一度被否定。 信古·疑古·考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考古学诞生,并且将“夏文化探索”作为了中国考古学首要课题。随着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夏王朝的存在在国内学术界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后,围绕这一问题再次掀起波澜: 海内外学者对夏文化探索的两种不同倾向:
上一篇:企业财务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