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科书第56—6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板块,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刚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出轴对称图形。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形成了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认识、制作、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辩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尺子,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实物平面图形。 学具:剪刀,尺子,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实物平面图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的教法有: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比较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精心设计活动,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享受收获的喜悦。
【学法】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主动建构知识,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通过折一折、议一议、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从而感知对称的特征。
三、说教学流程
(一)“玩”对称,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里,与学生一起玩“纸”的游戏。鼓励让学生用一张纸制作一件礼物送老师或爸爸妈妈。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
1、展示教师的作品,两架不同的纸飞机。(红飞机的两边翅膀完全相同;黄飞机的翅膀一边大,一边小)
2、并演示飞机的飞行,问:“哪一架能飞得平稳?”(红色的那架)
3、教师因势利导问:“为什么红飞机飞得平稳?”(红飞机两边完全相同)
4、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些物体的平面图(如天安门、飞机、奖杯),引导学生发现平面图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是对称的,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课题:轴对称图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对“纸飞机”的特性非常熟悉,从“玩纸飞机”引入,有利于让学生利用己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初步感知对称。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
情,为新课程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探”对称,感悟特征
1、折一折
为了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让学生剪出教科书115页的天安门、飞机和奖杯抽象平面图形,要求动手对折,通过折一折,并引导学生观察。
2、说一说
问:“对折后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和同学们说一说。接着让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折痕的两边是能够完全重合。
学生交流时,根据学生的表述,抓住时机,利用天安门图形引导理解“对折”、“折痕”、“完全重合”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区别“重合”与“完全重合”。
然后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3、看一看
(1)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看一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一条折过的痕迹,痕迹两边完全相同 )
(2)这条折痕把图形分成了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看来这条折痕非常的重要,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对称轴)
4、辨一辨
结合“试一试”内容,让学生识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判断,验证,说理由。
辨析: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展开 …… 此处隐藏:122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