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祁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认识角》教学设计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祁来平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64-_66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1.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
教材选取了典型的物体,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让学生观察。。从物体上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平面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角,是教材精心设计的活动。开展这个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射线和线段的知识,教材中,安排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二,知道有些角的大小可以直接看出来,有些角的大小不能直接看出来,所以需要想其他办法;三,通过进一步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在生活中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而学生对动手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玩一玩较有兴趣,教学中将这些活动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角。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
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具:课件、三角板、一张长方形的纸
学具:三角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纸、两根硬纸条、一根吸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难点:1、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以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从而认识角。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认识这些图形吗?你能看出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当学生说出都有角时,师:对,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学习新知:
1、找角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你能在哪里找到角?
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多媒体出示有剪刀、长方形纸、五角星的图片。
师:我们看,这些物体也有角。
接着,用多媒体演示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角。
③出示数学书、红领巾。师指着角说:看,像这些都是角。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接着出示画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的图片。
师:再看看这些图中有角吗?哪些图中没有角?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①现在拿出你的三角板,你能找到它的角吗?用手势表示一下。
②摸摸它的角,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
师讲:尖尖的扎手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部分,叫做角的边。
师问: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回答后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活动是认知的基础,这个活动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
师:我们还可以给角起名字,在角内写一个“1”,这个角就可以记作1,读作角1
3、试一试(动手做角)
师:你能用你手中的材料(l两根小棒、或一根吸管或一张纸)做一个角吗?试一试
生自由做角。然后展示交流,并让学生 …… 此处隐藏:238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