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祁
发布时间:2024-11-25
发布时间:2024-11-25
《认识角》教学设计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祁来平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64-_66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1.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
教材选取了典型的物体,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让学生观察。。从物体上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平面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角,是教材精心设计的活动。开展这个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射线和线段的知识,教材中,安排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二,知道有些角的大小可以直接看出来,有些角的大小不能直接看出来,所以需要想其他办法;三,通过进一步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在生活中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而学生对动手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玩一玩较有兴趣,教学中将这些活动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角。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
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具:课件、三角板、一张长方形的纸
学具:三角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纸、两根硬纸条、一根吸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难点:1、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以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从而认识角。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认识这些图形吗?你能看出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当学生说出都有角时,师:对,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学习新知:
1、找角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你能在哪里找到角?
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多媒体出示有剪刀、长方形纸、五角星的图片。
师:我们看,这些物体也有角。
接着,用多媒体演示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角。
③出示数学书、红领巾。师指着角说:看,像这些都是角。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接着出示画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的图片。
师:再看看这些图中有角吗?哪些图中没有角?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①现在拿出你的三角板,你能找到它的角吗?用手势表示一下。
②摸摸它的角,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
师讲:尖尖的扎手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部分,叫做角的边。
师问: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回答后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活动是认知的基础,这个活动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
师:我们还可以给角起名字,在角内写一个“1”,这个角就可以记作1,读作角1
3、试一试(动手做角)
师:你能用你手中的材料(l两根小棒、或一根吸管或一张纸)做一个角吗?试一试
生自由做角。然后展示交流,并让学生指一指所做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设计意图:学生是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的,只有亲自参与了才会获得最直观的经验、最深入的感悟。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
4、画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也会做角,那么,你能不能画一个角呢?动手试一试。(抽一生到黑板上画角,标出顶点和边,其余生在练习本上画)画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黑板上的同学的画法有没有错误。想想画角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画顶点。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
5、练一练
下面的图形中那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及时设计练习,通过辨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6、研究角的大小
出示钟面,拨动钟面上的针,学生观察。
师问:当转动时针和分针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根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角是有大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转动,自主的发现角是有大小的。]
7、玩一玩
师:刚才,我们大家都做了角,你能把你的角变大或变小吗?玩一玩。
要求:①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系?
②角变大了,角的两边叉开的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
的怎样?说明什么?
交流: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玩变大或变小的活动,获得感性认识,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与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有关吗?
多媒体演示角的两条边变长或变短的过程,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总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叉开的越小,角越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8、出示3个钟面图。师: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说一说。
9、角的大小有时用眼睛能看出来,有时不能一眼看出来,怎么办呢?
学生想想,互相交换意见。
师引导生小结: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交代大小。
三、思考:
1、打开纸扇,角有什么变化?合拢剪刀呢?学生先说一说,师再演示。
2、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及时反馈。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给予了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培养善于倾听、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加深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边
顶点
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以“找角—认识角—做角—画角——比角”的顺序教学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
2、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因为学生对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经验,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在周围找角,学生果然踊跃发言,找到了许多角。接着,我就利用多媒体从各种物体和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当学生对“角”已有了一个较模糊的形象记忆时,我就引导学生感受角,体验角,找到角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角。紧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做角,并让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这就更加巩固了对角的认识,然后又让学生画角,学生很快就画好了角,好象都不错,但仔细看我发现他们的角都不尖——因为他们都是包着三角板画的.当我看见有一个学生这样画时,马上在黑板上指正了这种错误的画法,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画角方法。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感觉也比较条理,。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但在玩角时,想让学生在玩中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时,用多媒体演示边的长度变化并没有引起角的大小变化,由于引导不当,学生难以理解,使很简单
的问题变成了难点。课下与老师们交流,其实,让学生把自己做到角变大变小,就能发现角变大变小与边无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思路: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课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然后,从一些物体和图形中抽象出角。通过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体验角的特征,从中获取知识的和直观的经验;通过把自己所做的角变大变小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口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后的思考题,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给予了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培养善于思考、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