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与西安事变(2)

时间:2025-04-21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头痛,做他部下倒霉’……结果是‘害朋友,毁部属’。那么,张学良发动此次兵谏,也是毫无计划,全为头脑发热所致?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最具戏剧性的事件,因为中国两千年历史,从没有过这种方式的兵谏。兵谏等同于军事政变,而政变不是取而代之,就是使最高领袖成为傀儡,因为无论从常识或逻辑上,在武力威逼下即使被捉者改变政见,一旦重获权力,绝不可能接受这种方式。张学良就是这样一个不按逻辑,不遵常识,不想后果做事的人么?其实要说张学良做事全无计划也不尽客观,大陆发表的史料已证实,在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曾秘密和周恩来等共产党人见面会谈,提出“你们在外面逼,我在里面攻,内外夹攻,把蒋扭过来”的方案。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接触。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的还有王以哲、刘鼎。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中国工农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成了拥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铁三角”。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外,当时邓小平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请被拒绝。

张学良发动兵变,与其说是头脑发热,不如说也是当时时局所定,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张学良看到剿共的艰难性。东北军先后六次偷袭红军,结果都没有获得战果,后来才知原来当地的百姓都已经成了中共的眼线,东北军的一举一动全看在眼里,张学良闻后深感东北军已经陷入了中共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后来,张学良曾经对蒋介石说:“共产党有老百姓支持,你我都没有老百姓支持”,再加上中共的领导人非常杰出,所以共产党“剿不尽,杀不绝”,但蒋介石驳斥了他的观点。再之,蒋介石用类似西北军,东北军这样的被他视为“杂牌军”的部队来剿共,“是一斧两砍,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东北军从长城抗战到剿共的全过程中损失的一切弹药,经费,人员,南京中央政府均不予任何补偿。由于缺少抚恤,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将领普遍敷衍了事,不跟共军真打。地方军阀最重视的并非蒋介石的命令,而是自身的军事实力。更何况延安并不像蒋介石所想象那么好打,不仅张学良的部队屡屡遭到挫败,在四川阻击红军的川军、同时奉命剿共的胡宗南的中央军也都损失惨重而未伤红军主力,从这个角度说,张学良与共军停战是必然选择。

其次,国内的爱国情绪高涨。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而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仅拒绝了张学良、杨虎城联合抗战的要求,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督战。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9日,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小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中正请愿示威。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如果做不到,你们其中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张学良于死地”。请愿学生们在华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一曲,感动了在场了东北军士,全场爱国情绪高昂。

由此看来,张学良发动兵谏也不无思考。

西安事变成就了张学良,虽然西安事变过后,张学良几乎都被幽禁,但是张学良却成为了中共的千古功臣。张学良自我评价在事变之后几十年间,张学良一直坚持:“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作为一名军人,张学良深懂军规,就算到死都不怪罪蒋介石长期软禁他。张学良说,“我几十年失去自由是应该的。如果我是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